定义:连接在Internet中的每一台主机都分配了一个32比特的全球唯一的标识符,即ip地址。传统的ip地址是分类的地址,A、B、C、D、E五类。一般讨论前三类;A类网络号占据8个bit,第一位为0,B类16个前两位为10,C类24个,前三维为110。
无论哪类地址,均是由两部分组成,即{<网络号>,<主机号>},其中网络号标志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其在整个因特网范围内都是唯一的。一个主机号在该网络号限制下是唯一的,故而整个ip地址就是唯一的。
特殊用途的ip地址:
1、主机号全为0的表示该网络本身。比如202.98.174.0(C类)
2、主机号全为1的表示本网络的广播地址,又称直接广播地址。例如202.98.174.255
3、127.0.0.0网络保留作为环路自检地址,此地址表示任意主机本身,目的地址为环回地址的ip数据报永远不会出现在任何网络上。
4、32为全为0,即0.0.0.0表示本网络上的本主机。
5、32位全为1,即255.255.255.255表示整个TCP/ip网络的广播地址,又称受限广播地址。实际使用时由于路由器对广播域的隔离,255.255.255.255等效于本网络的广播地址。
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CIDR:
两级ip空间利用率很低且不灵活,若每个物理网络都需求一个网络号会使得路由表变得很大,降低网络性能。
故而发展出三级ip地址;
1、划分子网是单位内部的事情,单位对外仍然表现为没有划分子网的网络。
2、从主机号借用若干个比特作为子网号,当然主机号也就相应的减少了相同的比特。三级ip地址的结构为{<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3、凡是从其他网络发送给本单位某个主机的ip数据报,仍然是根据ip数据报的目的网络号,先找到链接在本网络的路由器,然后次路由器在接收到ip数据报之后,在按照目的网络号和子网号找到目的子网。最后就把ip数据报直接交付给目的主机。
子网掩码:
目的:告诉主机或路由器对一个A、B、C类我拿过来进行了子网划分,使用子网掩码来表达对原网络中主机号的借位。
计算时,将子网掩码与ip地址进行逐位相与(AND)操作即可得到子网网络地址。
端口:传输层的服务访问点SAP。数据链路层的SAP是mac地址,网络层的SAP是ip地址;
作用是让应用层的各种应用进程将其数据通过端口向下交付给传输层,以及让传输层知道应当将其报文段中的数据向上通过端口交付给应用层相应的进程。
套接字
网络中通过ip地址来识别与区分不同的主机,通过端口号来区分一台主机中的不同进程,在网络中采用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套接字(socket)组合来识别端口。套接字即一个识别端口:套接字=(主机ip地址,端口号),其唯一的标识了网络中一个主机中的一个应用进程。
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就是在通信双方进行通信之前,必须先进行连接,在通信过程中,整个连接一直被实时监控与管理。当通信结束后,应该释放这个连接。
无连接的服务中,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连接,需要通信的时候,直接将信息发送到“网络”中,让该信息的传递在网络中尽力而为地往目的地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