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太坊(Ethereum)的地址生成机制与比特币存在显著差异,而以太坊2.0(Eth2)的升级更是从底层架构上重构了网络共识和扩展性。本文将从地址生成算法入手,深入探讨以太坊1.0与2.0的核心技术差异。
一、以太坊1.0地址生成机制
1. 密钥对生成
以太坊采用与比特币相同的椭圆曲线算法(secp256k1),但后续处理流程不同:
-
私钥:256位随机数(范围与比特币相同)
-
公钥:通过椭圆曲线乘法生成的非压缩格式(65字节)
2. 公钥到地址的转换
from Crypto.Hash import keccak
private_key = random_256bit()
public_key = secp256k1(private_key) # 65字节未压缩公钥
# 移除公钥头部的0x04字节
raw_public = public_key[1:]
# 计算Keccak-256哈希(注意:与标准SHA3-256存在填充差异)
hash_hex = keccak.new(digest_bits=256).update(raw_public).hexdigest()
# 取最后20字节作为地址
address = '0x' + hash_hex[-40:]
关键差异点:
-
哈希算法:使用Keccak-256(非标准SHA3)
-
地址格式:16进制字符串以
0x<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44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