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
- 网络拥塞使源设备了解到发送到目的设备的 TCP 数据段丢失。 TCP 协议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什么?选择一项:
A.源设备减少它在收到来自目的设备的确认之前发送的数据量。
B.源设备减小窗口大小以便从目的设备处降低传输速率。
C.目的设备减小窗口大小。
D.目的设备发送更少的确认消息以节省带宽。
Refer to curriculum topic: 9.2.2
如果源设备确定 TCP 数据段未得到确认或者未及时确认,则会减少它在收到确认之前发送的字节数。 这不涉及在数据段报头中更改窗口大小。 源设备不会减小数据段报头中发送的窗口大小。 目的主机是在其接收数据的速度比它能够处理数据的速度快时调整数据段报头中的窗口大小,而不是在遭遇网络拥塞时调整。
- 哪个传输层功能用于确保会话建立?选择一项:
A.UDP ACK 标志
B.TCP 三次握手
C.UDP 序列号
D.TCP 端口号
Refer to curriculum topic: 9.2.1
TCP 使用三次握手。 UDP 不使用该功能。三次握手可以确保传输之前源和目的设备之间存在连接。
- 请参见图示。窗口大小的值可以指定什么?选择一项:
A.一次可发送的数据量
B.该 TCP 会话期间接收到的比特总数
C.在要求确认之前可发送的数据量
D.在建立与三次握手的连接时使用的随机数
Refer to curriculum topic: 9.2.2
窗口大小指定在收到接收方确认消息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量。该值指定最大字节数,而不是所需字节数。
- 使用 UDP 相对于 TCP 有何优点?选择一项:
A.UDP 通信需要的开销较低。
B.UDP 通信更加可靠。
C.UDP 会对接收到的顺序混乱的数据段进行重新排序。
D.UDP 会确认收到的数据。
Refer to curriculum topic: 9.1.2
TCP 是一种更可靠的协议,它使用序号来重新排列到达目的地时顺序错误的数据包。UDP 和 TCP 均使用端口号来识别应用程序。UDP 的开销比 TCP 低,因为 UDP 报头的字节更少并且 UDP 不确认数据包是否接收。
- 在 TCP 通信中使用源端口号的目的是什么?选择一项:
A.通知远程设备会话结束
B.组合以混乱顺序到达的数据段
C.跟踪设备之间的多个会话
D.查询未接收数据段
Refer to curriculum topic: 9.1.2
数据段报头中的源端口号用于跟踪设备之间的多个会话。它还用于为来自服务器的响应保留一个开放入口。错误选项与流量控制和保证传输更为相关。
- OSI 模型的哪一层负责在两个应用程序之间建立临时通信会话,并确保可按正确序列重组传输的数据?选择一项:
A.传输层
B.网络层
C.数据链路层
D.会话层
Refer to curriculum topic: 9.1.1
OSI 模型的传输层有多项职责。 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将数据分成可在目的设备上按正确序列重组的数据块。
OSI七层模型与TCP/IP五层模型资料:https://www.cnblogs.com/qishui/p/5428938.html
- 下列哪三个字段在 UDP 数据段报头中使用?(请选择三项。)
A.窗口大小
B.长度
C.源端口
D.确认号
E.校验和
F.序列号
Refer to curriculum topic: 9.1.2
UDP 报头只包含源端口、目的端口、长度和校验和字段。
序列号、确认号和窗口大小是 TCP 报头字段。
- 哪一个或哪一组数字代表套接字?选择一项:
A.0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