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工作经验,离职了...

Hi,大家好,我是3y

啊,好久没在csdn更新了…

当大家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办完离职手续离开了蘑菇街。从19年初到蘑菇街实习,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两年多了。两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

之前在蘑菇街就已经送别了不少好友,但当主角是自己时,心里的感受却无以表达。

离开广州

当我还在大三读书时,某一天晚饭我曾对我爸妈说:“有可能,我毕业以后会去其他城市工作,这些城市不限于北京、上海、深圳或杭州”

我爸听了之后:“嗯?你毕业了在广州找不到工作吗?为什么要跑到其他的城市?”

我:“我感觉广州互联网机会可能相对没那么多”

我补充道:“也不是一定会跑到其他城市,只是提前跟你们说下。就是将来有可能会去这些城市,也有可能留在广州。到时候面试完看下机会吧,等我决定好了就会跟你们讲的。”

我妈:“嗯,到时候看看吧。如果你是真的去其他城市,我们都会支持你的,主要看你自己的想法吧”

结果在秋招期间,也就真的拿了各个城市的offer…

当我决定离开广州的时候也考虑过很多:周围身边朋友,家里人和女朋友都在广州,离开了广州意味这我得去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人工作至少2年的时间。但可预见的即是,我会有更多机会去看看不同的人和事、学习并实践到业内常用的技术以及每个月拿着相对有竞争力的薪资。

这值不值得?

如果选择留在广州的话,待在一家非互联网公司,小日子可以过得相当舒服。周末没事就可以陪陪家里人出去走走逛逛,平时没事就约朋友出来饮茶吃饭…剧本已经写过了,因为我在大三实习时,过的就是这种生活。

年轻,致使我选择了离开广州。

当时离开广州的理由有很多:提升自己的技术和认识能力、平台相对更大、有潜力有发展有着更高的工资…

无论什么理由,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生活(:刚毕业的年轻,又怎么会放过这样机会呢?

选择MOGU

经过秋招两个月的奋战,拿到了各大城市的offer之后,剩下的就是选择的问题了。

我跟所有人都一样,会去网上对比下各家公司的好坏(包括薪资、公司氛围、是否加班、技术能力、业务发展等等…)

经过最终的考虑,选择了MOGU作为第一家毕业去的公司。

当时主要看上MOGU这两个方面:

  • 技术
  • 公司氛围(不加班)

两年之后,再回头看这个决定,我一点也不后悔,甚至觉得自己很赚。

MOGU两年

在19年2月份去MOGU实习,当时在搜索组当实习生,那段时间我感觉非常有趣(:

我刚进去,自然什么都不懂。第一天进去,我的学长就给我拉了个会议室,单独花了1个小时给我介绍MOGU的搜索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我们主搜用C++而不用Java,整块召回的流程大概是怎么样的…

他同时强调了:我只是给你做个大概的介绍,我估计你也有很多地方听不懂,可以慢慢来,这不着急的。

嗯,我就每天坐在那学习各种东西(大致就是gc日志、公司内部自研框架、TensorFlow框架等等…)

MOGU比较开放的是:很多时候同事们就拎着电脑跑到工位前去,问这块流程大致是什么样的,实现方案大概是怎么样的。

而我,就坐在隔壁听嘛,但总有几个名词会经常听到:

  • 金牌
  • ACM
  • 增量(dump)

我就蒙圈了,咋经常讨论ACM和金牌的呢?dump又是什么东西?

直到后来才发现:ACM是站内用的打点体系,只是取名叫ACM。“精排"而非"金牌”,增量DUMP一般指的是实时接收数据做ETL…

总有些时候,当我发现该术语/名词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就忍不住吐槽。

实习期间,组内接了消息管理平台系统,但因为人手不够,搞不过来,于是派我就去支援了。请假了个回学校答辩,第一任学长就离职了(:

第一任学长离职之后,我就一直在搞消息管理平台,搞着搞着,正式入职3个月后,第二任学长也离职了…

于是,不小心就变成了消息管理平台唯一负责人了(:

又后来,由于组织架构的调整,我被分配至广告商业化团队。

随着我对消息管理平台地不断迭代,解放了维护的人力,我就逐渐开始搞广告相关的数据以及业务。将广告效果报表数据从Storm迁移至Flink体系,搭建以直播间为载体的CPS链路…毕业一年后成功得到了晋升。

待了两年,在技术和业务上我仍还有不少的东西学习,公司技术氛围还是一如既往地好。

这两年是我技术水平提升最快的时段,而我在这高速发展的阶段上选择了离职,为什么

离开MOGU

离开总要有离开理由

很多小伙伴知道我要离职的时候,会惊讶地问我:“怎么就离职了啊”

我很多时候也笑着回答:“嗯,就是想回广州了”

也曾经无奈说过:“如果蘑菇街在广州也有一间,得多好啊,我就不用离职了。”

做了离职的决定后,我爸也不理解了:“你不是经常说公司好吗?怎么就离职啦?我还以为你会多干一段时间才回来咯,你回广州能找到这么好的公司吗?”

我直言:“嗯,恐怕是找不到的

这么好条件的公司,那为什么我离职了呢,很多时候我也在自问。

在杭州两年期间,但凡有点中长假期,我基本都会往广州飞。回家陪陪家里人,见见女朋友,约同学出来吃顿宵夜。

每当我结束假期,孤身回到宿舍的那一刻,我会不禁自想:“哦,原来我又回来杭州了”

周末或小假期,有的时候下起了雨,我就不愿往公司里跑,于是就待在宿舍里吧,但我不知道要做什么。

我不怎么玩游戏,那就看会电影吧,看了会有些疲倦,那就上床看会B站吧,又好像有点儿困了,顺便拉上窗帘吧。哎,没睡着。房间很黑,很安静,磨磨蹭蹭着,不知不觉到了晚上6点了。这时候,我该点份外卖呢,还是自己出去吃一顿,我是吃什么好呢,周围的外卖我都吃吐了…浑浑噩噩的,带着倦意,才想起一天什么都没干,草!

在MOGU待了两年,在期间送走了两任学长,送走了组内的小伙伴,送走了业务方…本来还坐在隔壁或对面的同事,突然发现某一天他离职了,剩下的只有空荡荡的座位了。

孤独是真的

当熟悉同事离开公司、当周末孤身一人无事可做、当休假后独自回杭、当家里人生病无法照顾、当异地恋无法见面时,我就会有离职的念头。

只不过,这些,恰好是在4~5月份集中爆发了,于是我毅然提了离职。

MOGU&&杭州印象

这两年,杭州对我而言,我认为它是个有温度的城市。

  1. 过马路,司机会主动让人。
  2. 逢过节,房东送点小礼物。
  3. 离职时,朋友真诚地祝福。

至于公司,我是个MOGU吹,我发现从MOGU离职后的小伙伴,同样也有很多MOGU吹。

“在杭州,能叫上名的公司,公司氛围都没有比蘑菇街要好的,蘑菇街不加班啊”

“我感觉在阿里的技术氛围,还没我当时在蘑菇街的要好。”

我在MOGU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小伙伴,不得不说就是我原来的小组几个同龄小伙伴。因为同龄,所以玩得比较近,拉了个小群《财富自由之路

群里有4个人:三歪、鸡蛋、敖丙、米豆。鸡蛋去了字节,米豆去了阿里,敖丙已财富自由,剩下的三歪在等待广州某间公司给口饭吃。

在MOGU大多数离职的同学,很多都跳去字节和阿里去了(:

我之前组内有个小伙伴去面阿里的时候,他回来跟我们反馈,阿里面试官曾经对他说:“我觉得蘑菇街的小伙伴都很靠谱啊,我很喜欢蘑菇街的同学”。

他阿里和字节的offer都拿了,但最终去了字节…(哈哈哈哈

如果有同学想要跳槽或者校招未考虑入职哪家公司的,不妨考虑下蘑菇街。

展望

当我提了离职之后,小伙伴和同事们都纷纷开玩笑说我要回家继承家产了,要回去收租了。小伙伴在离别之际还给我送了T桖和拖鞋,希望我应该有广东人收租该有的样子。

我是裸辞的,没有找到下家公司我就辞了职。

以往的我,是接受不了裸辞的,还没找到下家就辞职,感觉风险太大了(:

裸辞主要我是想有一个较长的空窗期,这两年也算是勤勤恳恳工作,勤勤恳恳写公众号,算是给自己放个小长假。休息这段时间可以好好总结下这两年的事情,再重新启航。

至于后面,在广州找份工作(不那么忙的公司),努力努力写公众号,输出更多我的技术想法和观点。如果读了我的文章,在无意间或许能帮助小些人,我就很开心了

我们江湖再见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Java3y」,跟你们来聊聊离职后的事,包括两年的成长以及更往后的面试。

<think>嗯,用户现在30岁,之前做运维工作离职后有两年空窗期,现在想重新找工作。首先,我得理解他的具体情况。运维岗位通常涉及系统维护、网络管理、服务器配置等等,可能还有自动化脚本、监控工具之类的技能。两年空窗期可能让他的技术有些生疏,或者招聘方会有顾虑。 用户可能担心自己的技能是否还跟得上市场需求,或者如何解释这两年空窗期。需要帮他分析当前的就业市场,尤其是运维领域的新趋势,比如云计算、DevOps、容器化技术(如Docker、Kubernetes),以及自动化工具(Ansible、Terraform)等。这些技能现在比较热门,掌握的话会增加竞争力。 然后是空窗期的问题,如何合理解释这两年。用户可能在这段时间里有其他经历,比如学习、照顾家庭、自由职业,或者尝试转行但未果。需要建议他如何正面展示这段时间的经历,比如参加了哪些培训、自学了哪些技术,或者完成了个人项目,这样能转化为积极因素。 接下来是求职策略。可能需要更新简历,突出之前的工作经验和新学的技能。建议他准备项目经验,尤其是那些能展示他持续学习和应用能力的项目。此外,网络和人脉也很重要,可以推荐他参加行业会议、线上社群,或者联系前同事获取内推机会。 另外,面试准备也很关键。如何回答关于空窗期的问题,如何展示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稳定性。可能需要模拟面试,提前准备好回答的话术,保持自信和积极的态度。 还有,是否需要考虑转行或拓宽求职范围?比如向DevOps、SRE(站点可靠性工程师)方向发展,这些岗位对运维经验有需求,同时结合开发技能,可能机会更多。或者考虑不同规模的公司,初创公司可能更灵活,而大公司可能更看重经验和稳定性。 最后,心理调整也很重要。两年空窗期可能会影响自信心,需要鼓励用户保持积极心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逐步恢复工作状态,同时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think>我将从“现状分析→技能评估→求职策略→执行步骤”四个层次为你梳理路径,并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职业现状分析$$ 1. 劣势因素: - 技术断层风险:云计算/自动化运维技术更新快(如K8s、Terraform等) - 市场认知偏差:部分企业存在「空窗期=能力下降」的刻板印象 - 年龄敏感期:部分企业存在30+年龄歧视现象 2. 优势资源: - 有实际运维经验积累(事故处理/系统优化等软实力) - 职业空窗期可能包含隐性成长(如自主学习/项目实践) $$技能评估与提升$$ 1. 技术栈更新建议: ``` ┌───────────┬───────────────────────────┐ │ 核心领域 │ 建议掌握工具/技术 │ ├───────────┼───────────────────────────┤ │ 云平台 │ AWS/Aliyun认证(至少1个) │ │ 自动化 │ Ansible+Terraform实战项目 │ │ 容器化 │ Docker+ Kubernetes集群部署 │ │ 监控体系 │ Prometheus+Grafana定制 │ └───────────┴───────────────────────────┘ ``` 2. 项目包装技巧: - 利用GitHub搭建个人运维工具库(如自动化巡检脚本) - 在博客/B站录制技术演示视频(展示故障模拟处理过程) $$求职策略设计$$ 1. 简历优化要点: - 时间线处理:将空窗期标注为「技能提升期」 - 成果量化示例: $$故障响应时间优化率 = \frac{t_{原}-t_{新}}{t_{原}} \times 100\%$$ (建议展示具体数值如:通过XX方案将MTTR降低35%) 2. 目标企业筛选: - 优先考虑数字化转型中的传统企业(技术需求明确且竞争较小) - 关注中小型科技公司(用人灵活度较高) $$分阶段执行方案$$ 1. 第1个月: - 完成2个云平台实验项目(建议使用AWS Free Tier) - 参与开源社区运维模块贡献(如Apache项目文档优化) 2. 第2个月: - 制作技术作品集(含架构图/操作手册/效果对比) $$系统稳定性提升率 = 1 - \frac{故障次数_{新}}{故障次数_{旧}}$$ - 启动「逆向求职」:在LinkedIn发布技术分析文章吸引HR 3. 第3个月: - 重点投递「运维开发」岗位(薪资溢价率约20-30%) - 洽谈时强调「复合型优势」:运维经验+开发能力 $$特殊问题应对$$ 1. 空窗期应答模板: 「这两年我系统性地更新了云原生技术栈,完成了AWS SAP认证,并构建了完整的CI/CD沙箱环境。这是我在GitHub上维护的Terraform模块,已获得XX个星标。」 2. 薪资谈判策略: - 引用第三方数据(如智联招聘《运维岗位薪酬报告》) - 提出阶梯式薪酬方案(如试用期后根据KPI调整) 建议优先考虑「运维开发工程师」「SRE工程师」等复合型岗位,这类岗位平均起薪比传统运维高18-25%,且对职业空窗期包容度更高。保持每周至少3次技术面试练习,重点训练故障场景应对问答(如「如何快速定位K8s集群网络抖动」等实际问题)。
评论 36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