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造了很多互联网金融系统之后,我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
对于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
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理财产品是用户最喜欢的?
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互联网公司都是将用户体验强调到极致的,只有极致的用户体验才能虏获用户的心,只有获得了用户才能获得市场,业务才能持续开展,平台才能够赚到钱。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是仔细一想又很复杂。
首先,用户都想要赚钱,所以利率最高的产品是最受欢迎的。
这个可以从这几年发展的风起云涌的P2P可以看出来,这些所谓的理财产品,利率低于年化10%的人们都嫌低,但是,后来市场又血淋淋的教训了大家,无数投资P2P的人血本无归,人们又明白了不能只盯着收益率,还要看大平台,正规产品。
但正规产品收益率又通常不高,那么有没有收益高且正规靠谱的理财产品呢?当然是有的,但是这种产品通常库存很小,等用户要买的时候发现买不了。那么有没有收益高且正规靠谱且库存充足的产品呢?
我想大概是没有的,原因是,如果有的话,那么所有低收益的产品将会无人问津,最终导致大家都买了高收益产品,收益一步一步推高的结果就是P2P的现状,最终大家血本无归,好像一个死循环的宿命。
这种矛盾与纠结直接导致哲学三连,
你是谁?你到底想要干啥?你准备怎么干?
一、你是谁?
若干年前马云一句话“银行如果不改变,那么我们改变银行”使人振聋发聩,言犹在耳,仿佛互联网即将对传统金融行业进行颠覆。
那么,在整个产业链中,到底是互联网是老大,还是金融是老大?
从互联网来看,金融无非是撮合投资者和融资者的中介,而投资者和融资者都是客户,互联网正好在服务客户方面无人能敌,只要掌握了客户,则掌握了产业链的要害。
但从金融来看,事情可不是这样,就像格力董明珠对互联网做出的判断“没有实体经济,互联网也活不下去”,金融机构普遍会认为自己掌握了官方认定的牌照,自己才是产业链的核心,互联网只是自己的一种销售渠道。多年过后,金融机构还是金融机构,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但是双方已经开始了一定程度的互相渗透,互联网开始拼命拿牌照做金融,而金融机构拼命建设自己的互联网销售系统来直面客户,后面将要发展成什么样,我们拭目以待。
而就目前来讲互联网平台基本都是销售机构,而无论外表包装成什么样子。了解这个哲学一问是至关重要的,简单来说,开篇提到的问题中所说的理财产品,本质是金融机构的产品,它们在整个金融市场中服从同样的规律,这个可以从一个案例简单理解:无论从哪个互联网平台购买的宝宝类产品,其收益率都是相差无几的。另外一个角度,这个基本定位本质就是基本的业务模式定位,说白了就是,作为一个平台,你到底赚的是什么钱?对于销售机构而言,显然只能赚到销售的钱;对于资产管理机构而言,赚的是资产管理的钱。
二、你到底想干啥?
想都不用想,当然是把最好的金融产品都给到用户啊!真的是这样吗?从用户角度来说肯定是这样的,但问题就出在,什么样的产品才是一个好的产品?这个问题仔细想其实很复杂:
- 从金融角度来说,收益高的资产通常风险高,收益低的资产风险也低,所以不能说收益高的产品就是好的产品;
- 从收益风险比来说,同样风险的情况之下,收益最高的就是好的产品,但是风险又很难度量和量化,想要得到这么一个准确的比值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很多P2P的暴雷就是很好的例子;
- 从收益期限比最高来说,差不多同样期限的产品中收益最高的就是最好的,但是这个就又陷入前面提到的库存矛盾;
- 从大品牌来说,强者恒强嘛,头部基金公司的产品,头部保险公司的产品就是好的产品,问题是越是大品牌恐怕收益更加低,而且这些所谓的头部产品轮换的速度又很快,基金就是很好的例子;
- 从用户分群来说,将用户分群,再针对不同的人群也对产品进行分类,然后在不同的分类分别找出收益高的、收益风险高的、大品牌的等等产品作为最好的产品怎么样,这是个好的方向,但是难度超高,首先关于资产的挑选难度是一样的并没有降低,另外还引入了恐怕更加困难的用户分类问题。
所以,“把最好的产品给到用户”这个听起来很爽、方向很对、价值观很正的想法,其实是不容易执行的。当平台规模很小的时候还好解决,但是当平台越来越大之后是很难解决的。
三、你准备怎么干?
当不知道要干啥的时候,先干起来再说,先把用户培养起来,然后再想办法持续优化,这个应该来说是目前很多平台正在做的事情。
这个当然是个很好的策略,先把用户反馈收集上来,根据用户的诉求进行持续迭代,那剩下的问题是应该怎么迭代?方向是什么?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其实还是要回归到目标上来,即,你到底想要干啥?
得账户者得天下
金融圈有这个说法,“得账户者得天下”,以我粗浅的智商,总是模模糊糊隐隐约约感觉很有道理,但是道理到底在哪儿一直也说不出来,看了很多的文章和书籍也一直是云山雾罩,直到有一天终于整明白了,原来是和这个有关:
之所以加粗加重加五毛特效,是因为它实在太重要了,重要到像空气一样被忽略,所以要着重强调一下。那么它具体指的是什么?且看下图:
因为人或者机构在这个逻辑上是一致的,所以简化表述,我们假定有张三李四两个人,无论是出于投资还是消费的目的,张三需要向李四转账30元。请注意这个过程并不是“刷刷刷”一下就OK的,它是需要时间的。
在初始状态他们分别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