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校验和

为了计算一份数据报的I P检验和,首先把检验和字段置为0.然后,对首部中每个16 bit进行二进制反码求和(整个首部看成是由一串16 bit的字组成),结果存在检验和字段中。   当收到一份I P数据报后,同样对首部中每个16 bit进行二进制反码的求和。由于接收方在计算过程中包含了发送方存在首部中的检验和,因此,如果首部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差错,那么接收方计算的结果应该为全1.   这个是原文。看一些网络程序的源码时,发现几乎都是用同一种程序来计算检验和的: USHORT checksum(USHORT *buffer, int size) { unsigned long cksum=0; while(size >1) { cksum+=*buffer++; size -=sizeof(USHORT); } if(size ) { cksum += *(UCHAR*)buffer; } cksum = (cksum >>16) + (cksum &0xffff); cksum += (cksum >>16); return (USHORT)(~cksum); }   ICMP协议,基本格式:  |—— IP 数据报 ——+   +——20 bytes ——+——+   + IP首部 + ICMP 报文 +   +——+   ICMP报文还是通过IP报文发送出去的。  ICMP的格式:  +——8——+——8——+—— ——+   + 8位类型 + 8位代码 +16位检验和+   +——+   + 不同类型有不同的内容和长度+   +——+   ICMP的报文类型有很多种,而每种类型里又有多种代码。  报文分查询报文和差错报文。差错报文不会嵌套产生。差错报文中包含导致差错的IP首部和数据部分的前8个字节,并据此与具体的协议和进程联系起来。因为TCP和UDP的前8个字节中包含有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可以据此查找到与此联系的用户进程。大部分的实现中只返回8个字节,有系统返回的是前64 个字节。如果是UDP报文产生差错,而又没有预先通过 connect与指定端口联系起来,用户进程将收不到这个差错报文。内核在处理后将丢弃。  讨论了部分tftp实现中的的简单的差错重传机制,等待5秒重传,已被RFC禁用。我在串口通讯中用的还是这种简单的重传方式,看来要改了。  详细讨论了时间截请求与回复的过程,以及地址掩码请求与回应数据包的格式。对端口不可达错误,差错报文为:  +—— 端口不可达的ICMP差错报文 ——+   + 以太网首部 +  IP首部+ ICMP首部 + 产生差错的IP首部 + IP报数据域 +   +- 14 bytes +—— 20 bytes ——+ 8 bytes +—— 20 bytes ——+—— 8 bytes -+   根据标准,列出5种情况下,不会产生差错报文,基本上都是为了避免出现ICMP广播风暴的。  这个协议因为类型与具体的细节太多,比较的费事,不过也比较简单。如果不做协议的分析,倒不需要对每个类型都搞得十分清楚。好像这个并没有多少利用的空间。不过如果在一个主机试图发起连接时,发送一个伪装的ICMP包告诉它“端口不可达”,结果会怎么样?值得试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