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的3个主要特性: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
1.封装性
2.继承性
3.多态性
存在两种形式的多态:
①方法重载:在一个类中,允许多个方法使用同一个名字,但方法的参数不同,完成的功能也不同。
②对象多态:子类对象可以与父类对象进行相互的转换,而且根据其使用的子类的不同完成的功能也不同。
二、类与对象
2.1 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
类是抽象的,表述一类群体的基本特征;
对象是具体的事物,如张三的汽车;
如果要使用一个类,就一定有产生对象,每个对象之间是靠各个属性的不同来进行区分的,而每个对象所具备的操作就是类中规定好的方法。
2.2 类与对象的定义
==>类的定义格式。
class 类名称{
数据类型 属性 (变量); //声明成员变量(属性)
···
}
public 返回值的数据类型 方法名称(参数1,参数2···){ //定义方法的内容
程序语句;
[return 表达式;]
}
==>对象的产生格式:
①声明并实例化对象: 类名称 对象名称=new 类名称();
②分步完成: 声明对象 : 类名称 对象名称=null;
实例化对象: 对象名称 = new 类名称();
==>类的操作
①对象.属性:表示调用类中的属性;
②对象.方法():表示调用类中的方法。
2.3 引用传递
核心:一块堆内存空间(保存对象的属性信息)可以同时被多个栈内存所共同指向,则每一个栈内存都可以修改同一块堆内存空间的属性值。
三、封装性
为何要封装?
为了保证类内部数据结构的完整性,使得用户不能轻易直接的操作此数据结构,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
package com.test2;
public class Tes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Person per=new Person();
// Person per1=null;
// per1=new Person();
// per1.name="刘亦菲";
// per1.age=28;
// per1.tell();
//不封装的例子
// Person per2=new Person();
// per2.name="刘诗诗";
// per2.age=26;
// per2.tell();
Person per=new Person();
per.setName("刘亦菲");//使用我们封装好的setName
per.setAge(30);//使用我们封装好的setAge
per.tell();
}
}
class Person{
//使用private关键字将属性私有化,让用户看不见操作的东西。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加入private关键字后,Person类的外部无法直接利用对象调用类中的属性,此时我们已经保证了属性安全,
* 我们需要仍然使用这些属性的话,就需要按照如下形式定义操作方法:
* 1.setter
* 2.getter
* 调用set,get方法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if(age>=0&&age<=250){
this.age = age;
}
}
public void tell(){
System.out.println("姓名:"+name+", 年龄:"+age);
}
}
四、构造方法
package com.test3;
public class Tes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er=new Person("刘亦菲",28);
per.tell();
}
}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
/*在Person类中,我们构造了以下的方法,参数是两个,如此我们在实例化Person类时,就必须通过构造方法传递指定的参数,
* 不再需要通过“对象.setter()”进行属性的设置
*
*/
public Person(String n,int a) {
setName(n);
setAge(a);
}
//<==================================>
public void tell(){
System.out.println("姓名:"+name+",年龄:"+ag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 {
name=n;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 {
if(a>=0&&a<=250){
age=a;
}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
构造方法可以进行重载,我们需要考虑参数的类型及个数,并且方法名称一定要和类名称保持一致。类中定义属性的默认值,只有在构造执行完毕后,才可以真正赋值。
五、匿名对象
我们之前讲道:按照内存关系来讲,对象的名字可以解释为在栈内存中保存,而对象的具体内容(属性)在堆内存中保存,但若没有栈内存指向的堆内存空间,就是一个匿名对象。
范例:
package com.test4;
public class Tes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Person("刘亦菲",28).tell();//匿名对象.方法()
}
}
class Person{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int age){
this.name=name;
this.age=age;
}
public void tell(){
System.out.println("姓名:"+name+", 年纪:"+ag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
使用匿名对象调用了类中的方法,但由于匿名对象没有对应的栈内存指向,所以只能使用一次,一次之后将成为垃圾,等待GC回收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