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很有艺术细胞,是个挺文艺的人!”“我很喜欢听音乐,简直是行走的小曲库!”“我擅长演奏乐器,吹拉弹唱不在话下!”
“……”
所以,你适合学IB Music吗?ib music课程试卷考什么?
相比起IB其他的热门学科,music算是一个比较冷门的学科了。
如果你跟我一样非艺术生,IB之前也没有系统地学过音乐分析,却误打误撞、或凭着一腔热血选了music——真是个勇(tian)敢(zhen)的决定呢。今天就结合两年来的亲身学习经历,希望能让大家更了解这个学科~
01 IB music的试卷内容构成
作为group 6: arts的一员,music最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比其他两者竟然多了一个笔试——listening paper。
什么?music竟然有笔试!
然而——音乐笔试能考什么呀?
该考试占总成绩的30%,要求SL考生在2h内完成四道音乐分析(HL 2.5h 完成五道题)。
01 Section A
笔试分为两部分,Section A为prescribed works,即考察对于规定必学的两篇曲目的理解(曲目每三年进行一次更换),每篇曲目对应一题,考生选一道作答。该部分由于范围很小,大部分还是可以准备的。且该部分考试时没有音频,只提供空白的乐谱,因此要熟记曲目中具有代表性特点的小节的位置。HL考生在这一部分要多做一道关于比较两篇曲目的题目。02 Section B
Section B选做三题,这部分都是对没有听过的音乐片段(时长一两分钟左右)进行分析。一道是关于西方音乐的问题,为额外给乐谱和不给乐谱的两道题二选一。范围包括从文艺复兴时期,到二十世纪音乐中间的任一时期,要求考生分析音乐的特点(如音乐要素:织体、和声等,以及曲子的结构等等),并联系到相应的创作时期。
一道是关于爵士或流行乐(如摇滚)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的考试来看,一般情况下出的都是爵士乐。同样要求分析音乐的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说明该选段属于爵士乐。
最后一道是关于世界音乐的问题,依然要求分析音乐的特点,并以此说明该选段来源于哪个国家/地域。
03 其他
除了listening paper,学生还要完成一篇“音乐比较”(musical links investigation),字数在2000字以内,占总成绩的20%。学生需要选择两首分别出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两首音乐在被创作的过程中最好没有受到另一方的影响),分析、比较出二者之间至少两点相似之处。以上50%都是由校外老师评估,而剩下的50%(重点来了),是由自己老师给分的。SL学生可以选择:
独奏,所有曲目总时长15分钟
或
合奏,所有曲目总时长20-30分钟
或
作曲,要求两首曲目
HL学生则独奏和作曲都要完成,独奏曲目要求总时长20分钟,并创作三首曲目。
02 学习IB Music的收获
那么,根据listening paper的考察范围,以及musical links你可能涉及的音乐范围,IB music 两年的学习将涉猎极其广泛的内容。你不仅会对prescribed works的两首曲目进行深入、细致的多角度剖析,更重要的是,IB为你构建了一个庞大的音乐领域供你学习。首先,在学习音乐一定绕不开的西方古典音乐中,大家将从文艺复兴时期学起,横跨巴洛克、古典、浪漫主义时期,一直延伸到二十世纪音乐。音乐形式包含器乐和人声,时间跨度长达将近六百年,学完瞬间觉得音乐素养无限up,开始不自觉对音乐会曲目进行赏析,也能根据演奏的曲子侃侃而谈。(并没有)
当然,除了古典音乐,爵士乐、流行乐作为重要的音乐流派,在音乐的发展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IB music里,鉴于在该部分大多数时候考察的都是爵士乐,大家会主要学习不同类型的爵士乐,体会爵士乐的即兴演奏、特有节奏与和声魅力。从此,爵士乐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
最后,作为思想开放,“包容世界”的IB学生,大家还会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传统音乐,统称世界音乐。这里包含我们较熟悉的中国音乐,乃至同样源自亚洲的日本、印度音乐和印尼佳美兰音乐,还有热烈的拉美音乐,充满节奏感的非洲音乐……大家将聆听这些民族独一无二的乐器,见识让人耳目一新的演奏技巧。(ps: 然而即使这样,也有可能在考listening paper时遇到“不知道来自哪里的音乐”,足见IBmusic考试范围之广(fine))
聊了这么多,大家会发现IB music是个涵盖范围非常广泛且全面的学科。它的课程设置对人音乐素养的教育是毋庸置疑的。学了IB music,从此你对音乐的形容词将不再停留在“啊啊啊啊”“好听”,要是戴着耳机被关起来三十分钟,说不定也能编出一篇音乐分析。
03 我适合学music吗?
了解了IB music的音乐构成,许多对音乐充满热忱,希望系统学习音乐的同学大概对这门课充满了期待。然而,当兴趣与评分考试挂钩,学习似乎就变成了一件不那么美好的事。不如先来看看自己是否适合take IB music呢?
首先,从课程的设置上,IB music是比较学术的。除了50%的演奏或作曲,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更多接触的都是古典音乐,以及各民族的传统民乐,对于流行乐的部分是涉及较少甚至几乎没有的。因此,同学可以先考虑下自己是否对古典和传统音乐感兴趣。
其次,大部分同学从小都会被家长以培养兴趣爱好为由学一门乐器,“荣幸”坚持下来的几乎都有着业余考级十级的基础。而IB music可以选择演奏作50%的成绩这一特质则吸引了大家,甚至选课时老师也会建议这些同学学习。然而从IB music的内容构成我们可以看出,剩下的50%,即音乐分析考试以及两千字的musical links,主要侧重于两方面:分析和写作。
音乐分析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乐理知识,而绝大部分在业余以学习演奏为主的同学,在乐理方面通常很少涉猎,这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因此,同学们最好有一些乐理基础,或者做好学习未接触过的乐理以及术语的准备。
此外,这50%不光考验着大家的音乐分析能力,还非常侧重于将自己的分析表述出来。这就要求大家具有良好的英文写作水平。不然,你很有可能陷入发现了音乐的特点,却不知道怎么描述的困境。
如果你不是很擅长于大量描述与写作,同时还是个考试型选手,那建议你再选一门science。毕竟science考试的占比较高,答案也比较客观,不需要过多的表述。
如果你不是很喜欢science,而且相对比较喜欢做coursework而不是考试的话,music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的。毕竟,50%的演奏或作曲掌握在自己的手里,20%的musical links也可以和老师反复讨论修改,以弥补在表述上的不足。在整个IB考试季前,这一门70%的分已经尘埃落定,你只需要带着30%的压力“听着动人的音乐”完成音乐分析 (listening paper)就好了。
最后,音乐的coursework同样也会占用相对更多的课外时间。选择演奏的同学们需要花时间练习演奏曲目,作曲的同学们自不必说要花时间创作,musicallinks从选曲到分析、比较也是一个耗时的过程。因此,虽然coursework占总成绩的比例较高,同学们也要做好付出更多时间的准备。
最后的最后,如果看过了这些,你依然勇敢无畏满腔热忱地选择IB music,那么加油,你的热爱一定不会被辜负。即使你并不打算做一个艺术生,IBmusic的学习也将加深你对音乐的理解,提高你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