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3)
- 收藏
- 关注
原创 WiFi速率计算中的符号传输时间12.8us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问题来了:如果GI 可以理解为,如果GI小于0.8us,不同的symbol在发送时会产生冲突干扰,而不得不采取的最小间隔。那么单个symbol传输时间12.8us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不同协议传输时间不同,但都是固定的,比如11ax和11be,单个symbol传输时间是12.8us,再加上GI 0.8us,一共是12.8+0.8=13.6us。理论速率 = (符号位长 * 码率 * 有效子载波 * 空间流)/传输时间。
2024-06-13 14:07:47
358
原创 各位大佬,初涉NS-3。没想明白NS-3能模拟网络时延吞吐等内容的原理是什么?请各位大佬赐教
比如,要模拟WiFi空口吞量。像信道、频宽、物理速率、报文大小等等都有协议标准数据,按理论值设置可以理解。而对于信道利用率、干扰程度等,这种是最难量化的。即使给出了一定量化的信道利用率、空口干扰,NS-3又是根据什么模拟计算得出这些条件下的实际吞吐呢?比如WiFi环境的空口时延,两个终端之间传输数据的时延受环境影响很明显,NS-3是根据什么原理,能模拟空口的各种因素呢?如果是程序代码中人工设置各种影响的参数,那其实还是根据实际经验值来确定的?那模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NS-3能模拟实际环境的各个因素吗?
2024-05-17 10:12:32
499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