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继承(extends)
什么是继承
Java中提供一个关键字extends,用这个关键字,我们可以让一个类和另一个类建立起父子关系
1.继承的目的:父母的被子女继承,表示父母的归属到子女。
2.继承的机制:首先分析多个类的共同特征,把相同的特征和行为抽离出来形成一个基类。
3.继承的效果:可以让这些类继承基类,而不需要在类本身中再定义相同的属性和行为。
4.继承的作用:代码可以重复利用;继承的表现就是多态。
格式:
public class 父类{
//属性
//方法
}
关键字 extends
public class 子类 extends 父类{
}
继承的特点
- 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行为,但是子类不能继承父类的构造器
- Java是单继承模式: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直接父类
- Java不支持多继承、但是支持多层继承
- Java中所有的类都是object类的子类
二、抽象类(abstract)
一,抽象方法
将共性的行为(方法)抽取到父类之后,发现该方法的实现逻辑无法在父类中具体明确地表示出来,该方法就可以定义为抽象方法。
注意:
1.abstract不能与final并列修饰同一个类
2.abstract不能与private, static, final或native并列修饰同一方法
3.abstract方法必须位于abstract类中
二,抽象类
如果一个类中存在抽象方法,那么该类就必须声明为抽象类
三,抽象类的注意事项
1,抽象类不能实例化(不能创建对象 new)
2,抽象类中不一定有抽象方法,也可以有实例方法。但有抽象方法的类一定是抽象类
3,可以有构造方法
4,抽象类的子类:
要么重写抽象类中的所有抽象方法
要么自己加上abstract,变成抽象类
三、接口(interface)
1.概念
接口,是Java语言中一种引用类型,是方法的集合,如果说类的内部封装了成员变量、构造方法和成员方法,那么接口的内部主要就是封装了方法,包含抽象方法(JDK7及以前),默认方法和静态方法(JDK8),私有方法(JDK9)。
2.接口的定义
它与定义类方式相似,但是使用interface关键字。它也会被编译成class文件,但一定要明确它并不是类,而是另外一种引用数据类型。
引用数据类型:数组、类、接口。
接口的使用,它不能创建对象,但是可以被实现(implements,类似于被继承)。一个实现接口的类(可以看做是接口的子类),需要实现接口中所有的抽象方法,创建该类对象,就可以调用方法了,否则它必须是一个抽象类。
格式:
public interface 接口名称{
// 抽象方法// 默认方法
// 静态方法
// 私有方法
}
含有抽象方法
抽象方法:使用abstract关键字修饰,可以省略,没有方法体,该方法供子类实现使用。
代码如下:
public interface InterFacehame {public abstract void method();
}
含有默认方法和静态方法
默认方法:使用default 修饰,不可省略,供子类调用或者子类重写
静志方法:使用static 修饰,供接口直接调用。
代码如下:
public interface InterFaceNamo {
public default void method(){
// 执行语句}
public static vold method2(){
// 执行语句}
}
含有私有方法和私有静态方法
私有方法:使用private修饰,供接口中的默认方法或者静态方法调用。
代码如下:
public interface InterFaceName{private void method(){
// 执行语句}
}
四、多态
1、 多态的概念
多态是方法或对象具有多种形态,是面向对象的第三大特征。
多态的前提是两个对象(类)存在继承关系,多态是建立在封装和继承基础之上的。
2 、特点
- 多态的前提1:是继承
- 多态的前提2:要有方法的重写
- 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如:Animal a = new Cat();
- 多态中,编译看左边,运行看右边
3、 多态的具体体现
对象的多态是多态的核心和重点。
规则:
- 一个对象的编译类型与运行类型可以不一致
- 编译类型在定义对象时,就确定了,不能改变,而运行类型是可以变化的
- 编译类型看定义对象时 = 号的左边,运行类型看 = 号的右边
4. 多态的好处
- 多态可以让我们不用关心某个对象到底具体是什么类型,就可以使用该对象的某些方法
- 提高了程序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