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杭州某小区一快递柜发生了一桩新闻。为提升用户体验,该快递柜上线了刷脸取件功能,没想到这项高科技却在小学生面前败下阵来:只需要在A4纸上打印一张父母的人脸照片,就可以顺利打开快递柜,代父母取走快递。
事后,该快递柜迅速下线了这个还在测试的功能。探究“刷脸取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快递柜的人脸识别技术中,未加入防御照片、视频等伪造人脸攻击的活体检测技术。随着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大势所趋,技术安全性也愈发受到重视,尤其是无人值守的应用场景下,活体检测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刚需功能。
那么目前主流的活体检测算法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选择算法的关键指标又有哪些?《从零学习人脸识别》第四期(完整视频搜索“虹软人脸公开课”),会从算法原理、适用场景等角度进行系统梳理,并将介绍一款完全免费的活体检测算法。
【活体检测的任务是什么?】
什么是活体检测?
简单来说,就是算法判断镜头捕捉到的人脸,究竟是真实人脸,还是伪造的人脸攻击。
借助其他媒介呈现的人脸都可以定义为虚假的人脸,包括打印的纸质照片、电子产品的显示屏幕(照片&视频)、硅胶面具、立体3D人像等。
活体检测技术能够抵御各种假脸的攻击,为人脸识别保驾护航。在人脸识别的完整链路中,通常需要先确认目标为真实人脸,之后才会进入识别环节。
【主流检测方案及原理】
目前主流的活体检测方案分为静默式和配合式两种。
静默式活体检测无需用户进行额外动作,而是直接基于算法甄别纸张照片、屏幕成像、人脸面具等伪造人脸攻击。与配合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