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绍
2000 年7月的时候,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Eric Brewer 教授提出了 CAP 猜想,2年后,被 来自于麻省理工的Seth Gilbert 和 Nancy Lynch 从理论上证明了猜想的可能性,从此,CAP 定理正式在学术上成为了分布式计算领域的公认定理。并深深的影响了分布式计算的发展。
CAP 理论含义是,一个分布式系统不可能同时满足一致性(C:Consistency),可用性(A: Availability)和分区容错性(P:Partition tolerance)
这三个基本需求,最多只能同时满足其中的2个。
选项 | 描述 |
---|---|
C 一致性 | 分布式系统当中的一致性指的是所有节点的数据一致,或者说是所有副本的数据一致 |
A 可用性 | Reads and writes always succeed. 也就是说系统一直可用,而且服务一直保持正常 |
P 分区容错性 | 系统在遇到一些节点或者网络分区故障的时候,仍然能够提供满足一致性和可用性的服务 |
2. C - Consistency
一致性是指写操作后读操作可以读到最新的数据状态
,当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时,从任意节点读取到的数据都是最新的
商品信息读写要满足一致性需要实现如下目标:
- 商品服务写入主数据库成功, 则想从数据库查询数据也成功
- 商品服务写入主数据库失败,则向从数据库查询也失败
如何实现一致性?
- 写入主数据库后要数据同步到从数据库
- 写入主数据库后,在向从数据库同步期间要将从数据库锁定, 等待同步完成后在释放锁,以免在写新数据后,向从数据库查询到旧的数据
分布式一致性的特点:
- 由于存在数据库同步过程,写操作的响应会有一定的延迟
- 为了保定数据的一致性,对资源暂时锁定,待数据同步完成后释放锁定资源
- 如果请求数据同步失败的节点则会返回错误信息,一定不会返回旧数据
3. A - Availability
可用性是指任何操作都可以得到响应的结果,且不会出现响应超时或响应错误。
商品信息读写要满足可用性需要实现如下目标:
- 从数据库接收到数据库查询的请求则立即能够响应数据查询结果
- 从数据库不允许出现响应超时或错误
如何实现可用性?
- 写入主数据库后要将数据同步到从数据
- 由于要保证数据库的可用性,不可以将数据库中资源锁定
- 即使数据还没有同步过来,从数据库也要返回查询数据, 哪怕是旧数据,但不能返回错误和超时
4. P - Partition tolerance
分布式系统的各个节点部署在不同的子网中, 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由于网络问题导致节点之间通信失败,此时仍可以对外提供服务
,这个就是分区容错性 (分区容忍性)
商品信息读写要满足分区容错性需要实现如下目标:
- 主数据库想从数据库同步数据失败不影响写操作
- 其中一个节点挂掉不会影响另一个节点对外提供服务
如何实现分区容错性?
- 尽量使用异步取代同步操作,举例 使用异步方式将数据从主数据库同步到从数据库, 这样节点之间能有效的实现松耦合
- 添加数据库节点,其中一个从节点挂掉,由其他从节点提供服务
5. CAP 选择策略
CAP只能 3 选 2
为什么CAP不能同时满足
-
假设有一个系统如下:
有用户向N1发送了请求更改了数据,将数据库从V0更新成了V1。由于网络断开,所以N2数据库依然是V0,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请求发给了N2,但是N2并没有办法可以直接给出最新的结果V1,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两种方法:
第一种
是将错就错,将错误的V0数据返回给用户。
第二种
是阻塞等待,等待网络通信恢复,N2中 的数据更新之后再返回给用户。
显然前者牺牲了一致性,后者牺牲了可用性。
这个例子虽然简单,但是说明的内容却很重要。在分布式系统当中,CAP三个特性我们是无法同时满足的,必然要舍弃一 个
。三者舍弃一个,显然排列组合一共有三种可能。 -
舍弃A(可用性),保留CP(一致性和分区容错性)
一个系统保证了一致性和分区容错性,舍弃可用性。也就是说在极端情况下,允许出现系统无法访问的情况出现
,这个 时候往往会牺牲用户体验,让用户保持等待,一直到系统数据一致了之后,再恢复服务。 -
舍弃C(一致性),保留AP(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
这种是大部分的分布式系统的设计,保证高可用和分区容错,但是会牺牲一致性。
-
舍弃P(分区容错性),保留CA(一致性和可用性)
如果要舍弃P,那么就是要舍弃分布式系统
,CAP也就无从谈起了。可以说P是分布式系统的前提,所以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