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菲英,今天我们来继续了解系统内存管理中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内存池技术。
前面几期我们介绍了内存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技术:
首先,我们要如何让程序的性能更高呢?
从内存管理的角度来说,我们有一个非常容易想到的方法:直接申请一大块内存,然后就不再反复的申请和释放了。
这就是内存池技术。
内存池是什么?
内存池是一种内存管理技术,它预先从操作系统申请一大块连续内存空间,并将其管理起来。
当程序需要分配内存时,不再直接向操作系统请求,而是从内存池中快速分配一小块事先准备好的内存。
当不再需要这些内存时,也不是直接归还给操作系统,而是归还给内存池,由内存池统一管理,适时或在程序结束时再归还给操作系统。
工作原理
预分配:
在程序启动或初始化阶段,一次性向系统申请大量内存,形成内存池。
分割管理:
内存池中的内存会被分割成多个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块(固定大小或可变大小内存池)。
分配:
当程序请求内存时,内存池快速分配一个合适的内存块给请求方,这个过程往往通过链表、位图等数据结构高效实现。
回收:
释放内存时,不是直接还给系统,而是归还给内存池,可能需要进行合并相邻空闲块的操作以减少碎片。
重用:
回收的内存块可以被后续的分配请求重用,减少了频繁的系统调用,提高了效率。
应用场景
内存池特别适合需要频繁分配和释放小块内存的场景,如高性能计算、实时系统、长时间运行的服务器和嵌入式设备等。
那它有什么优缺点呢?
优点:
1、提高性能:减少了系统调用的次数,内存分配和释放更快。
2、减少碎片:通过管理内存分配策略,可以有效减少内存碎片问题。
3、可控性:程序员可以更好地控制内存的使用,有利于内存泄漏的检测和防止。
缺点:
1、实现复杂:内存池的设计和实现相对复杂,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内存分配策略、内存碎片整理等。
2、对于不需要高性能的程序和物理内存小的机器而言占用内存过大。
本章就是内存管理的最后一篇了,下期我们来了解进程通信模块。
169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