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汉式
单例(单一实例,实例=对象)模式的目标:在同一时间,某个类的对象最多只可能存在1个,不会存在2个或更多个对象!
1.假设存在UserService
类: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则可以随意创建若干个对象
UserService service1 = new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service2 = new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service3 = new UserService();
很显然,如果可以随意创建对象,是不符合单例模式的设计初衷的!之所以可以随意创建对象,是因为该类没有显式的声明构造方法,会导致编译器为这个类自动添加默认构造方法(公有的、无参数的),所以,以上类的代码等效于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public UserService() {
super();
}
}
2.为了限制对象的创建过程,可以将类的构造方法私有化,一旦显式的定义了构造方法,则编译器不会再自动添加构造方法: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 将构造方法的权限改为private
private UserService() {
super(); // 这句代码可以省略,编译器也会自动添加
}
}
则在类的外部将不可以通过UserService service = new UserService();
这样代码来创建对象了!
3.为了保证还是可以创建对象,甚至被类的外部获取对象,可以在类中自行创建,并对外提供获取对象的方法: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 在类的内部依然可以通过构造方法来创建对象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new UserService();
private UserService() {
}
// 对外提供获取对象的方法
public UserService getInstance() {
return userService;
}
}
但是,以上代码是矛盾的,因为:如果要调用getInstance()
方法,就必须先得到类的对象,但是,得到类的对象的方式就是调用getInstance()
方法!也就是说:没有对象就不能调用getInstance()
方法,但是,不调用getInstance()
方法就无法得到对象!
4.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在getInstance()
方法上添加static
修饰符: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new UserService();
private UserService() {
}
// 添加static修饰符
public static UserService getInstance() {
return userService;
}
}
则可以通过类名.方法名()
来调用方法,也就是UserService.getInstance();
即可获取对象!
5.注意:以上代码是错误的,因为“被static
修饰的成员不可以直接访问非static
成员”!也就是说:在getInstance()
方法中是不可以访问(返回)userService
对象的!
为了解决问题,还需要为userService
属性也添加static
修饰符: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 添加static修饰符
private static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new UserService();
private UserService() {
}
public static UserService getInstance() {
return userService;
}
}
懒汉式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private static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null;
private UserService() {
}
public static UserService getInstance() {
if (userService == null) {
userService = new UserService();
}
return userService;
}
}
以上代码就是懒汉式的单例模式的原型!但是,以上代码是存在线程安全问题的,当对象还没有被创建出来时,如果有多个线程几乎同时运行以上代码,就可能创建出多个对象!
为了解决线程安全问题,可以将以上代码片断添加互斥锁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private static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null;
private UserService() {
}
public static UserService getInstance() {
synchronized ("java") {
if (userService == null) {
userService = new UserService();
}
}
return userService;
}
}
当添加了锁之后,线程安全问题就被解决了,但是,也会导致“每次获取对象之前都需要先锁定代码才可以执行”,会导致多线程“同时”执行时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private static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null;
private UserService() {
}
public static UserService getInstance() {
// 判断有没有必要锁住代码
if (userService == null) {
// 锁住代码
synchronized ("java") {
// 有没有必要创建对象
if (userService == null) {
userService = new UserService();
}
}
}
return userService;
}
}
饿汉式的单例模式的特点是:当类被加载时就直接创建了单例的对象,即使接下来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调用过getInstance()
方法,这个单例的对象也是存在的,可能形成一些资源浪费。
懒汉式的单例模式的特点是:不到逼不得已,不会创建对象!也就是说,当类被加载时,单例的对象是没有被创建出来的,仅当第1次获取对象时,才会创建对象!
关于2种单例模式的对比:
- 饿汉式:由于早早的创建了对象,所以,可以随时获取对象,则获取对象的效率非常高,但是,也可能因为创建出来后长时间没有调用对象,会导致对象无谓的占用内存,会形成浪费;
- 懒汉式:由于获取对象之前不会创建对象,所以,不存在无谓占用内存的问题,但是,最简单的懒汉式单例模式是存在线程安全问题的,即使解决了线程安全问题,每次获取对象时都需要先经过一次判断,相比饿汉式的直接获取对象,效率是偏低的!另外,如果第一次获取对象时,正巧是服务器比较忙的时候,还加大了服务器的负担!
相比之下,饿汉式的优势更加明显,它仅仅只是在第一次获取对象之前会无谓的占用内存,以当今的服务器的性能而言,一个简单的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完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懒汉式的缺点在于每一次获取对象时都要先经过一次判断,是长期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