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供应链最新消息,NVIDIA将于2025年8月12日晚9点在中国市场推出新一代特供旗舰显卡RTX 5090 D V2。作为RTX 5090 D的迭代版本,新品在核心架构上延续了GB202-240芯片与21760个CUDA核心,但显存配置有所调整:GDDR7容量从32GB缩减至24GB,位宽由512-bit降至384-bit,带宽相应调整为1344GB/s,功耗维持575W基础TDP,允许合作伙伴将TGP提升至600W。性能方面,官方表示游戏表现与前代基本持平,具体定价尚未公布。
同步推出的577.00版本驱动针对两款新作进行优化:定档7月24日发售的国产类魂游戏《明末:渊虚之羽》支持DLSS 4多帧生成、超分辨率及Reflex技术,在4K最高画质下可实现5.9倍帧率提升;1080P分辨率下RTX 50系显卡搭配同类技术可突破210帧。此外,驱动还为《无畏契约》虚幻5引擎更新及《战锤40K》系列等11款游戏新增/升级DLSS支持,用户可通过NVIDIA App的"驱动设置"启用相关功能。
黄仁勋访华:赞美对手与现实压力并存
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期访华期间,对华为给予高度评价,称其"规模与技术实力远超自身",尤其在自动驾驶与AI芯片领域表现卓越,并预测"华为芯片替代英伟达只是时间问题"。此番言论引发业界热议:Omdia分析师苏廉节认为,这更多是"在地缘政治框架下维系中国市场的策略性示好";而Business Insider则指出,华为近年芯片设计与AI算法的突破已对英伟达构成实质威胁,黄仁勋的赞誉实为警示西方竞争格局的变化。
技术层面,华为昇腾系列虽受制程限制导致单芯片效能落后,但通过集群方案已在中国部分AI训练场景实现替代。不过当前国内大规模AI训练仍以英伟达GPU为主,昇腾方案多用于受限场景。前高通CEO穆林科维奇强调,美国制裁倒逼华为构建本土供应链,长期可能重塑AI芯片市场格局。
车企自研芯片加速:理想汽车案例揭示供应链隐忧
中国车企正加速摆脱对英伟达的依赖。小鹏、蔚来已量产自研AI芯片,而理想汽车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其2025款L系增程SUV原计划搭载英伟达DRIVE Thor芯片(宣称700TOPS算力),但因Thor多次延期且实际算力缩水至不足500TOPS,导致改款车型推迟两月上市,直接损失约60亿人民币销售收入。据内部工程师透露,Thor初期版本甚至未通过车规认证,迫使理想加速自研芯片进程,计划2026年一季度实现装车。
此次事件折射出高端计算芯片供应链的脆弱性。在自动驾驶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车企与芯片厂商的深度绑定正面临技术落地与量产稳定性的双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