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常会与其它部门同事联调接口,不乏会有服务器之间的调用和手机端端的调用。
出错是在所难免的,出现错误的时候一般就开始,一顿操作了,“不对是你的问题吧,我这边没有问题!”这是我最常听见的一句话。
思考下自己是否做过单元测试,还有把请求的报文打出来,看下参数是否有错误,接着就是看下HTTP的返回码
200:表示请求成功,如果出现了数据不对的情况,第一时间发送自己的报文给对方进行分析。
415:请求的方式不对比如Get 写成了 Post,看一下对接文档,在看看自己的请求方式,其次检查自己的content-type是否符合。
400:参数错误,这个是频率最高的问题,首先对照接口文档看下参数的个数和命名是否正确,其次参数是否必传,有什么要求。
401:未认证的连接,检查下自己的请求是否少了类似token的字段或者什么用户的凭证。
500:服务端错误,一般是被调用的对象代码出现了异常
以上就是几种比较常见的吧错误和检查方法。其次还不得不说下 content-type这个字段,许多小白只知道json交互但却没有具体了解过区别。
text/html : HTML格式
text/plain :纯文本格式
text/xml : XML格式
image/gif :gif图片格式
image/jpeg :jpg图片格式
image/png:png图片格式
以application开头的媒体格式类型:
application/xhtml+xml :XHTML格式
application/xml : XML数据格式
application/atom+xml :Atom XML聚合格式
application/json : JSON数据格式
application/pdf :pdf格式
application/msword : Word文档格式
application/octet-stream : 二进制流数据(如常见的文件下载)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form encType=””>中默认的encType,form表单数据被编码为key/value格式发送到服务器(表单默认的提交数据的格式)
如果你对http请求很陌生,不知道是什么结构,用谷歌浏览器F12的自己看下报文的组成。当然本文提到的也就是一些常用的HTTP知识,需要深入了解可以看看其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