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日常分享技术/副业/自媒体
昨天出海群里有个朋友私信我:“涛哥,我跟着学了半个月,很多概念还是摸不透,操作也频频卡壳,是不是我不适合做 AI 出海编程?”
学得慢、上手难,很多时候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方法没找对。
很多人陷入了 “被动式学习”:只等着别人喂知识,却不会主动借助工具破局。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亲测有效的 AI 出海编程入门与落地方法。

高频提问 + 工具借力
很多人觉得 AI 出海编程 “技术门槛高”,其实是被固有认知误导了。我们可以把一个 AI 出海产品的开发流程拆解成三部分:
40% 需求挖掘(判断需求有没有市场、分析竞争对手流量等)
20% 研发(涉及技术实现的环节)
40% 营销推广(怎么做推广、如何做社交媒体冷启动等)
也就是说,只有 20% 左右涉及技术实现,剩下 80% 都是非技术环节。
大多数人真正的卡点,根本不是技术,而是需求挖掘和营销推广这两大非技术板块。
而且哪怕是技术环节,现在也有大量工具能帮我们降低门槛。所以大家别再被技术焦虑困住,先转变思路:借助 AI 和工具,先做起来,比什么都重要。


3 个最快、最稳的 AI 编程入门与落地方法
所谓 “快速突破”,就是找到最高效的路径,用最少的时间解决核心问题,避免在无关细节上内耗。
做 AI 出海编程,除了扎实学习,更需要一些 “巧劲”,比如借助 AI 的力量、用好辅助工具、融入优质社群。
以下是我总结出的3个ROI最高的动作:
1、高频提问 ChatGPT(适合所有新手)
这是我最想和大家强调的核心方法 ——一定要养成随时向 ChatGPT 提问的习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先去问它。
每天保持提20~50个问题,持续和 AI交流,坚持十天半个月,很多之前摸不透的概念、搞不懂的操作,自然就能理清逻辑。
目前 AI 出海编程真正需要掌握的关键词总共也就200个左右,高频提问能帮你快速熟悉这些核心关键词的用法,比死记硬背效率高 10 倍。
比如遇到 “怎么用AI生成海外网站的基础代码”“如何用关键词让 AI 精准理解需求” 这类问题,别犹豫,直接抛给 ChatGPT,它的解答往往比你翻半天教程更直接、更落地。
2、善用辅助工具(适合技术不熟的起步阶段)
很多同学刚起步时,对技术流程不熟,先借助ChatGPT或者Gemini之类的AI工具沟通需求(购买正版会员),帮自己快速度过启动期
需求沟通完之后,让ChatGPT给一份PRD文档,拿去给v0生成网站,你就能直接看到页面效果。网站搭建得八九不离十,最后再根据需求稍微微调就行。

我见过不少非技术背景的同学,靠v0快速搭建出第一个海外小产品,不仅建立了信心,还能在实操中发现问题、迭代优化。
当然,这不是说可以一直依赖工具 —— 长期来看,想真正打磨一个好网站、好产品,仍然需要持续深入每个环节、理解更多细节。
但一开始,不妨用工具降低门槛,先把产品做出来,再在迭代中慢慢精进。
3、参与社群讨论(适合所有阶段)
很多你纠结半天的疑问,可能别人一句话就能点透——而社群,就是链接这些资源的最好载体。

对于一些基础类、流程化或特别细节的问题,除了问AI,也非常欢迎发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
比如 “怎么分析竞争对手的流量(用 SimilarWeb/Semrush)”“海外社交媒体冷启动有哪些小技巧”,这些问题在社群里发起讨论,往往能得到不同角度的解答。
如果刚开始不知道怎么有效向 AI 提问,或者在技术细节上不太有信心,也可以先观望一下别人的讨论,看看大家是怎么拆解问题、怎么和 AI 互动的,慢慢找到节奏后再主动参与。

长期方向:聚焦非技术环节,突破核心卡点
很多人做 AI 出海编程,总盯着那 20% 的技术环节,却忽略了 80% 的非技术环节 —— 而这 80%,恰恰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
比如 “需求挖掘”,你要判断一个需求有没有市场,不能凭感觉,得用工具分析海外用户的真实痛点、看竞争对手的流量来源
再比如 “营销推广”,怎么用SimilarWeb/Semrush分析竞品流量,怎么在海外社交媒体做冷启动,这些能力不是靠技术就能解决的,需要持续学习、不断实操。

所以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别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技术上,多花时间研究非技术环节:
看看同行的推广策略,学学别人的需求分析方法,甚至可以尝试用 AI 辅助做海外市场调研。
当你把 “需求挖掘” 和 “营销推广” 这两个卡点突破了,AI 出海编程的路会走得越来越顺。
最后想和大家说:别被 “技术”“出海” 吓住,也别因为暂时的迷茫否定自己。
从今天开始,养成向 ChatGPT 提问的习惯,善用工具,参与社群讨论,先做起来,再慢慢优化。相信用不了多久,你也能找到自己的节奏!

如果你也在考虑新的出路,如果你也想尝试AI编程出海这个方向,欢迎加入我们。
扫码或搜索257735添加微信,发送暗号「美金」,了解详细信息。

71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