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冒泡排序

以下是冒泡排序的详细教程,结合算法原理、代码实现及优化技巧:


一、冒泡排序原理

冒泡排序是一种基于交换的简单排序算法,通过重复比较相邻元素,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逐步“冒泡”到数列末端。其核心思想是:

  • 每一轮遍历确定一个当前未排序区间的最大值(升序)或最小值(降序)。
  • 复杂度:平均和最坏时间复杂度为 O(n2)O(n^2)O(n2),最好情况(已有序)为 O(n)O(n)O(n);空间复杂度 O(1)O(1)O(1)
  • 稳定性:相等元素不交换位置,因此是稳定排序。

二、算法步骤(升序为例)

  1. 初始化:从数组第一个元素开始遍历。
  2. 相邻比较:比较相邻元素,若前一个大于后一个,则交换。
  3. 缩小范围:每轮遍历后,最大值已置于末尾,下一轮无需比较已排序部分。
  4. 终止条件:当某轮遍历无任何交换时,说明数组已有序,提前终止。

动态示例(数组 [5, 3, 8, 4, 2]):

初始:[5, 3, 8, 4, 2]
第1轮:[3, 5, 4, 2, 8] → 8 冒泡至末尾
第2轮:[3, 4, 2, 5, 8] → 5 冒泡至次末尾
第3轮:[3, 2, 4, 5, 8] → 4 冒泡
第4轮:[2, 3, 4, 5, 8] → 完成排序

三、代码实现

1. 基础版本(Python)
def bubble_sort(arr):
    n = len(arr)
    for i in range(n-1):         # 控制轮数
        for j in range(n-i-1):   # 每轮比较次数
            if arr[j] > arr[j+1]:
                arr[j], arr[j+1] = arr[j+1], arr[j]
    return arr
2. 优化版本(添加交换标志)
def optimized_bubble_sort(arr):
    n = len(arr)
    for i in range(n-1):
        swapped = False          # 标记是否发生交换
        for j in range(n-i-1):
            if arr[j] > arr[j+1]:
                arr[j], arr[j+1] = arr[j+1], arr[j]
                swapped = True
        if not swapped:          # 无交换则提前终止
            break
    return arr
3. 基础版本(C++)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length)
{
//遍历次数;
	for (int i = 0; i < length - 1; i++)
	{
	//每次遍历需要再次遍历整个数组减次数,因为每一次都能排出一个最大值,最后一个就不用参与比较;
		for (int j = 0; j < length - i - 1; j++)
		{
		//逆序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int temp;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
}
//打印数组
void printArr(int arr[], int length)
{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cout << arr[i] << ", ";
	}
	cout << endl;
}

int main()
{
	int arr[] = { 2,1,5,4,76,45,88,41,3 };
	cout << "sort first" << endl;
	printArr(arr, sizeof(arr) / sizeof(arr[0]));
	bubbleSort(arr, sizeof(arr)/sizeof(arr[0]));
	cout << "sort after" << endl;
	printArr(arr, sizeof(arr) / sizeof(arr[0]));
	return 0;
}

四、优化技巧

  1. 双向冒泡(鸡尾酒排序)
    交替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遍历,适用于部分有序数组,减少遍历轮数。
  2. 记录最后一次交换位置
    每轮记录最后一次交换的索引,缩小下一轮遍历范围。
  3. 跳过已有序区间
    若某一子区间已有序,跳过该区间比较。

五、应用场景与局限性

  • 适用场景:小规模数据集、教学演示、嵌入式系统等资源受限环境。
  • 局限性:大规模数据效率低,实际工程中常用快速排序或归并排序替代。

六、常见问题解答

  1. 为什么内层循环从0开始?
    每轮需从头比较相邻元素,确保未排序区间完全遍历。
  2. 如何判断排序完成?
    通过交换标志(swapped)提前终止,避免无效遍历。

总结

冒泡排序虽效率较低,但原理简单易懂,适合算法入门学习。掌握其优化方法可提升实际应用效率,而理解其局限性有助于在实际开发中选择更优算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xMathematics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