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Switch)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连接多个设备并转发数据包的网络设备。全名为以太网交换机。
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设备,而是被技术人员不断更新发展的产物。我们要了解交换机的概念,就必须结合交换机的更新及发展历史来分析。
3.1 集线器及缺点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宿舍六个人统一办理网线,六个人六台电脑,但是一个房间只有一个光纤接口,怎么样才能保证六台电脑都通上网呢?这时就用到了集线器,集线器一端连接光纤,另一段有六个端口,可以再接上六条光纤分别连上六台电脑,此时这种组合叫做局域网。在这个例子中,集线器是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即物理层。
但它有着显著的缺点。当我们六个人同时在用电脑打游戏或者下载文件时,网络就会变卡,这是为什么呢?(1)集线器是采用广播数据的发送方式。(2)采用共享带宽的形式,设备越多,就越会造成网络拥堵的现象发生。(3)线器的的数据传输方式是非双工传输模式,同一时间只能有一台设备占用传输通道发送或接收数据,另一台设备只能等待。
3.2 二层交换机原理及缺点
为解决上述两个缺点,1989年,第一台以太网交换机诞生。对外提供7个端口,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因此被称为二层交换机。对应集线器的前两个缺点,二层交换机的两个个改善:(1)它是按照内存里的地址表将数据直接发送给目的地址,如果没有则会通过广播来查找,握手成功后再把它存放到地址表,方便下次寻找和使用,找不到的话就先放到缓存慢慢找;(2)每一个端口上的设备能够独享全部带宽,数据传输效率互不影响;第三处没有变化。但在1993年,第三个缺点也解决了,使得一条链路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即全双工以太网。
3.3 三层交换机原理及缺点
3.4 信号源交换机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