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PROM储存的CRC16校验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完整性保护方法,用于确保数据在存储和读取过程中没有被篡改或发生错误。下面我将详细讲解其工作原理、实现步骤及常见的CRC16校验算法。
1. CRC16校验的作用
在使用EEPROM存储数据时,数据可能因为电磁干扰、读写错误或设备故障而被破坏。通过添加CRC16校验码,我们可以在数据读取时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如果校验失败,就可以判断数据有误,从而避免使用错误的数据。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是一种基于二进制除法的哈希算法,其校验结果是一段固定长度的数据(16位,即2字节)。在CRC16中,它使用一个16位的多项式来进行运算。
2. CRC16校验的工作流程
2.1 存储数据时:
- 原始数据准备:将需要存储的数据组织成一个字节数组。
- 计算CRC16值:对原始数据计算出一个16位的CRC校验码。
- 数据加上校验码:将计算出的CRC16校验码附加到数据的末尾,一同写入EEPROM。
2.2 读取数据时:
- 读取数据和校验码:从EEPROM中读取数据及其对应的CRC16校验码。
- 再次计算CRC16值:对读取到的原始数据重新计算CRC16值。
- 比较校验码:将计算出的CRC16值与存储的校验码进行比较。
- 匹配:数据完整,无错误。
- 不匹配:数据可能损坏,抛弃或采取纠正措施。
3. CRC16校验的实现步骤
3.1 CRC16的多项式选择
CRC16的核心在于它的多项式,不同多项式会生成不同的校验结果。常见的CRC16多项式有:
- CRC-16-CCITT(标准推荐多项式):
0x1021
- CRC-16-IBM(也称CRC-16-ANSI):
0x8005
- CRC-16-MODBUS:
0x8005
(和IBM类似,但初始化值不同)
每种多项式的实现略有差异,选择哪种取决于你的应用需求。
3.2 算法核心操作
CRC16算法主要涉及以下步骤:
- 将初始值(通常为
0xFFFF
或0x0000
)加载到CRC寄存器。 - 按字节逐步处理数据:
- 将当前数据字节与CRC寄存器的高8位进行异或。
- 根据多项式对结果进行左移和取模(通过移位和异或完成)。
- 处理完所有字节后,CRC寄存器中的值就是校验码。
4. 实现代码示例
以下是一个常用的CRC-16-CCITT实现示例,适用于C语言(EEPROM数据校验的常用语言):
#include <stdint.h>
uint16_t crc16_ccitt(const uint8_t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