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杨辉三角时生成器的应用---Python

本文介绍Python中生成器的概念及其应用场景,并通过杨辉三角的例子对比普通函数与生成器的实现方式,展示生成器如何节省内存并提高效率。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通过列表生成式,我们可以直接创建一个列表

输出结果:[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受到内存限制,列表容量肯定是有限的。

 

创建一个包含 100 万个元素的列表,不仅占用很大的存储空间,如果我们仅仅需要访问前面几个元素,那后面绝大多数元素占用的空间都白白浪费了 。

 

如果列表元素可以按照某种算法推算出来 ,我们就可以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推算出后续的元素了,就不必创建完整的list了,从而节省空间。

 

这种一边循环一边计算的机制,称为生成器: generator

杨辉三角普通函数的写法:

#   _*_ coding:utf-8 _*_
__author__ = 'admin'

def yanghui(n):
    b = [1]
    while True:
        if n == 0:
            break
        else:
            n -= 1
            print(b)
            b = [1] + [b[i] + b[i + 1]for i in range(len(b) - 1)] + [1]
yanghui(10)

输出结果:

 

杨辉三角的生成器写法:

#   _*_ coding:utf-8 _*_
__author__ = 'admin'

'''
    杨辉三角,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
    每个数等于它上方两数之和。
    每行数字左右对称,由1开始逐渐变大
'''
# #   下面这种方法使用递归,会导致压栈,n越大程序反应越慢
# def LN(n):
#     l = []
#     for i in range(n):
#         if i == 0:
#             l.append(1)
#         elif i == n - 1:
#             l.append(1)
#         else:
#             l.append(LN(n - 1)[i] + LN(n - 1)[i - 1])
#     return l
#
# l = LN(10)
# print(l)

#   把每一行看做一个 list,试写一个 generator,不断输出下一行的 list
def yanghui():
    b = [1]
    while True:
        yield b
        b = [1] + [b[i] + b[i + 1] for i in range(len(b) - 1)] + [1]

n = 0
for t in yanghui():
    print(t)
    n += 1
    if n == 10:
        break

输出结果:

总结:

①如果一个函数定义中包含 yield 关键字,那么这个函数就不再是一个普通函数,而是一个 带有yield的generator function

②函数是顺序执行,遇到 return 语句或者最后一行函数语句就返回

③generator 的函数,在每次调用 next()的时候执行,遇到 yield 语句返回,再次执行时从上次返回的 yield 语句处继续执行

④上面构造了一个杨辉三角的生成器,又使用for循环对generator对象进行迭代得到想要的结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