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提的LR和SVM

本文探讨了逻辑回归(LR)和支持向量机(SVM)两种常见分类算法的相似性和差异,包括它们的损失函数、分类原理及应用场景。特别讨论了在不同数据集特性下选择合适的模型。

发现很多算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面经中经常会提到一个问题,LR和SVM的比较,也稍微整理了以下

首先是两者的共同点:

1,LR和SVM都是分类算法

2,如果不考虑核函数,LR和SVM都是线性分类算法,即分类决策面都是线性的

3,LR和SVM都是有监督学习算法

4,LR和SVM都是判别模型

模型作为统计学习的三要素之一(模型,策略,算法)

模型:学习什么样的模型,模型就是所要学习的条件概率分布或者说是决策函数,ps有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都要训练一个模型,然后泛化应用

策略:按照什么样的准则学习或者选择最优的模型,包括损失函数和风险函数,损失函数是一次的好坏,风险函数是平均的好坏

常用的损失函数有0-1损失函数,平方损失函数,绝对值损失函数和对数损失函数,认为损失函数值越小,模型就越好

经验风险就是模型关于联合分布的期望损失,经验风险最小化(ERM)策略就认为经验风险最小的模型为最优模型,最大似然估计就是经验风险最小化的一个例子

结构风险最小化就等价于正则化,加入正则化项或者惩罚项,往往对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都有很好的预测(避免对于训练数据的过拟合问题,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贝叶斯估计中的最大后验概率估计就是结构风险最小化的例子

算法:也就是指学习模型的具体计算方法,统计学习通常归结为最优化问题,如何保证找到全局最优解,并使求解过程非常高效,就需要好的最优化算法

判别模型主要有:K近邻,感知机(SVM),决策树,逻辑斯蒂回归(LR),最大熵模型,提升方法(boost)和条件随机场

与判别模型对应的是生成模型,比如朴素贝叶斯,隐马尔可夫模型

两者的区别是生成模型由数据求得联合概率分布P(X, Y),然后求出条件概率分布P(Y|X)作为预测

而判别模型由数据直接求得决策函数f(x),或者条件概率分布P(Y|X)

判别模型的特点:直接面对预测,准确率高;可以简化学习问题,对数据进行各种程度的抽象,定义特征等

生成模型的特点:可以还原出联合概率密度;收敛速度快,当样本容量增加时也能很快的收敛;存在隐变量时,仍可以使用

两者的不同点:

1,损失函数的不同,逻辑回归采用的是log loss(对数损失函数),svm采用的是hinge loss(合页损失函数)

2,分类原理的不同,LR基于概率理论,通过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估计出参数的值,而SVM基于几何间隔最大化原理,认为存在最大几何间隔的分类面为最优分类面,从最大间隔出发,转化为求对变量w和b的凸二次规划问题

3,由于分类原理的不同,也导致了LR是所有样本都有影响,而SVM只是少量样本有影响的(支持向量),在支持向量外添加样本点是没有影响的

4,正因为LR受数据影响较大,所以在数据不同类别时,要先对数据做balancing

5,同样的,由于SVM依赖数据表达的距离测度,所以要先对数据做normalization标准化

6,对于线性不可分的情况,SVM的核函数可以帮助将低维不可分的数据转换到高维,变成线性可分的,而LR很少用到核函数(并不是没有。。)假设我们在LR里也运用核函数的原理,那么每个样本点都必须参与核计算,这带来的计算复杂度是相当高的。所以,在具体应用时,LR很少运用核函数机制。​

7,SVM的损失函数就自带正则(损失函数中的1/2||w||^2项),这就是为什么SVM是结构风险最小化算法的原因,而LR必须另外在损失函数上添加正则化

关于LR和SVM的选择:

1. 如果Feature的数量很大,跟样本数量差不多,这时候选用LR或者是Linear Kernel的SVM

2. 如果Feature的数量比较小,样本数量一般,不算大也不算小,选用SVM+Gaussian Kernel

3. 如果Feature的数量比较小,而样本数量很多,需要手工添加一些feature变成第一种情况

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zhizhan/p/5038747.html

Question C. Model Building, Tuning and Evaluation(模型建立、调参与评估) C4. 使用 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预测正向市场移动(上升趋势)的完整流程 C4-a. 构建基于上述特徴子集的 SVM 模型 • 目标变量设计: ◦ 将短期回报按照阈值进行二值化,得到 y_t ∈ {0,1},其中 1 表示正向移动(上升趋势)或超过设定阈值的正向回报,0 表示其他情况(包含小幅下降、极小波动等,具体阈值依据你们的 ticker 数据特征设定)。 ◦ 注意:题目要求类别标签为 [0,1],避免 [-1,1] 的形式。 • 数据预处理与特征工程: ◦ 时间序列分割:使用滚动/步进式的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Walk-forward 拟合/验证策略),避免数据泄露。 ◦ 标准化/缩放:对所有特征进行标准化(均值为 0,方差为 1),SVM 尤其依赖于特征尺度的一致性。 ◦ 缺失值处理:对缺失值进行插补(如前向填充、后向填充、或用中位数填充),并在报告中说明处理策略。 ◦ near-zero returns 的处理:如题中及的“极小近零回报”要设定阈值后分组或剔除,避免噪声主导模型。常见做法是将小于某阈值的正/负回报视为同一类别或直接剔除,需在数据准备阶段明确。 • 模型选择与实现要点: ◦ 核函数:RBF(径向基函数)核是常用且在金融时序数据上有良好表现的选择之一;也可做对比实验(如线性核、Polynomial 核)。 ◦ 目标:用特征子集来预测 y_t 的类别。 • 相关基线与对比: ◦ 在正式报告中,建议对比基线模型(如逻辑回归、随机森林、梯度升等)与 SVM 的表现,以论证 SVM 的选择理由。 C4-b. 超参数调优(Hyperparameter Tuning) • 常用超参数及候选区间(基于 SVM with RBF 的常用设置): ◦ C(惩罚参数):用于控制误分类的权衡。候选值通常从较小到较大,例如 [0.5, 1.0, 2.0, 5.0, 10.0],如数据量较大可考虑更大范围。 ◦ gamma(核系数,控制高斯核的宽度;若采用 gamma 设置为 1/(n_features * X.var()) 之类的启发式也可列为候选):候选值如 [1e-4, 1e-3, 1e-2, 0.1, 0.5, 1.0]。 ◦ 还可考虑核类型的对比(RBF 与 Linear)以及在某些实现中对 gamma 的自动 scale 设置。 • 调参方法: ◦ 网格搜索(Grid Search)结合 Walk-forward 交叉验证或时间序列分割的验证集进行。 ◦ 也可以采用随机搜索(Random Search)或贝叶斯优化以高效率,尤其当特征维度较高但样本量有限时。 • 评估指标用于选择最优超参数: ◦ 主要:ROC-AUC、F1-score(在 class 不平衡时尤其有价值)、准确率。 ◦ 次要:True Positive Rate/False Positive Rate(用于阈值分析),以及混淆矩阵中的具体类别命中情况。 • 实践要点: ◦ 由于金融时间序列可能存在类别不平衡(上升日 less/more vs 非上升日),可在训练时考虑 class_weight 调整或对阴阳样本进行均衡处理。 ◦ 记录并报告最优超参数组合、对应在验证集/测试集上的 ROC-AUC、混淆矩阵、分类报告等。 C4-c. 评估与报告输出 • 需要给出: ◦ ROC-AUC:对比不同模型及不同特征子集的性能,给出曲线下方面积的数值。 ◦ 混淆矩阵:对 0 与 1 分类的实际/预测情况进行可视化与表格描述。 ◦ 分类报告:包括准确率、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以及 F1-score。 • 额外分析要点: ◦ 解释性分析:对最重要的特征及其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进行解释,必要时给出 SHAP 等解释性分析(如果你们使用了树模型可直接供特征重要性,对 SVM 则可结合系数或代理性解释)。 ◦ 稳健性分析:在不同时间段的子集上重复实验,观察模型稳定性与泛化能力。 ◦ 通过对比分析,给出为什么在该任务中选择 SVM、以及为何该特征子集优于基线特征集的论证。 • optional(增强项): ◦ 将预测信号回测到一个简化的交易策略中,评估累积收益、胜率、最大回撤等。若包含,需在报告中单独标注方法、假设、交易成本与滑点等。 HK2013 特征量的落地实现要点(作为集体步骤的可用模板) • 背景与定位: ◦ HK2013 特征量通常指的是基于历史价格、波动性、趋势、动量等多维度的金融时间序列特征集合。你们应按 HK2013 的原始清单或你们在课程/课题中定义的等价特征进行实现与扩展。 • 可落地的实现要点(供团队在报告与实现中具体化): ◦ 特征示例(请用你们的 HK2013 特征清单替换或扩展): ■ rt(日收益)及基于 rt 的滚动统计(如 5 日、10 日均值与方差)。 ■ 移动平均线相关:SMA(5)、SMA(10)、SMA 与价格之间的交叉信号。 ■ 波动性指标:Rolling Std(5)、Rolling Std(10)、波动率(Point-数化日波动)。 ■ 动量指标:MACD、RSI(14)、Momentum 指标。 ■ 布林带相关: Bollinger Band Width、Bollinger 上/下轨距离等。 ■ 成交量相关:Volume、Volume MA、Volume 变化率等。 ■ 市场广度/强度指标(如广义市场强度、资金流向等可在数据允许时加入)。 ◦ 处理近零回报: ■ 设定一个阈值 ε(例如 0.25%)。若日回报的绝对值 |r_t| < ε,则将该样本标记为“中性/不分类的标签”,或将其归入负向/正向类别中的一个分组,具体取决于你们在实验中的策略。官方题意要求最终标签为 0/1,阈值的处理需要在数据生成阶段明确并在报告中给出理由。 ◦ 数据窗口特征归一化: ■ 对滚动窗口内的特征进行计算,保证同一窗口期内数据一致性。 ■ 所有特征在进入 SVM 前进行标准化(如 z-score),确保不同尺度特征对距离度量的一致性。 ◦ 数据集划分: ■ 采用时间序列的 walk-forward 拆分:按时间顺序分块,训练集逐步扩展,验证集保持时间顺序,以避免信息泄漏。 ◦ 目标阈值设计(两个常用选项): ■ 简单上升阈值:若第一日后的下一个时点的回报 r_{t+1} > 0,则标记为 1;否则为 0。 ■ 近似零阈值处理:如前述 ε,取 r_{t+1} 的绝对值若 < ε 则标记为 0(或进行其它自定义处理),以降低极小回报带来的噪声干扰。 ◦ 模型对比清单(建议在报告中呈现): ■ SVM(RBF) vs Logistic Regression vs Random Forest vs Gradient Boosting(如 XGBoost)等的对比实验,证明为何选择 SVM。 ◦ 评价与可复现性: ■ 报告中详细列出数据版本、特征计算公式、超参数网格、交叉验证设置、随机种子、以及将所有关键结果可重复的脚本日志。 可执行的工作流模板(面向团队协作报告撰写) • 总体输出结构(按 Question 划分,且确保输出在交时可直接转化为 PDF/报告): ◦ Question A ■ A1 答案与简要推理(1-2 段,含简单数值示例可选) ■ A2 答案与要点说明(定义、类型、优劣点、适用情形) ◦ Question B ■ B3-a 三段式过程的分点描述(Filter、Wrapper、Embedded 的逐步说明) ■ B3-b 与 B3-c:每一步的理由、保留特征的示例以及最终特征清单(请用 HK2013 实际清单替换占位名) ◦ Question C ■ C4-a 构建 SVM 的完整流程要点(数据准备、标签构造、特征子集、标准化、时间分割等) ■ C4-b 超参数调优的网格或贝叶斯优化方案与参数集合 ■ C4-c 评估指标、报告模板(ROC-AUC、混淆矩阵、分类报告)、以及对结果的解释性分析 • 代码与数据的组织建议(交时的 ZIP 结构模板,便于对方在评阅时快速定位) ◦ LASTNAME/ ■ report.pdf(详细的文字报告,按 Question A/B/C 分区) ■ code/ ■ data_preprocessing.py ■ feature_engineering.py ■ feature_selection.py ■ train_svm.py ■ evaluate.py ■ backtest_strategy.py(若选择实现回测) ■ notebooks/(若有 Jupyter Notebook,确保包含输出且不得作为分析报告;如需可放置为辅助调试的演示用笔记本,确保强调它不是最终分析报告) ■ data/(原始数据与衍生特征的存放,确保数据处理脚本能重现) ■ figures/(图形输出,如 ROC 曲线、混淆矩阵等) • 报告写作注意事项 ◦ 每个 Question 的输出必须清晰分段,标题与编号与题目一致,方便以 Question 作为分隔对齐。 ◦ 给出充分的理论解释、设计决策的原因、对比分析以及若干可重复的实验设置。 ◦ 对 HK2013 特征量要给出清晰的映射关系:哪些特征来自 HK2013、哪些是扩展、为何加入/剔除某些特征等。 ◦ 结果部分要附上数据来源、特征计算公式、超参数取值、验证策略、ROC-AUC/混淆矩阵等关键指标的表格图形。 ◦ 如涉及“极小近零回报”的分组/剔除,务必给出阈值设定、分组逻辑及对结果的影响分析。 可执行的简要落地步骤清单(团队级别的版本) • 第一步:数据准备与标签设计 ◦ 选择一个 ticker(如 HK2013 所对应的某支商品/股票/指数等)。 ◦ 读取至少最近 3-5 年的日度数据(含收盘价、开盘价、最高、最低、成交量等)。 ◦ 计算日收益 r_t = (Close_t - Close_{t-1}) / Close_{t-1},以及对 r_t 的滚动统计(均值、方差)。 ◦ 按阈值 ε(如 0.25%)处理近零回报,设计 y_t 的二值标签:1 表示上升趋势(超过阈值的正向回报),0 表示其他情况(包括小回报、负回报等,或按你们的策略处理)。 • 第二步:特征工程 ◦ 计算 HK2013 特征清单中对应的特征(如短期收益、移动均线、波动性、动量等)。 ◦ 进行滚动窗口计算,确保特征在时间上自洽。 ◦ 对所有特征进行标准化。 • 第三步:特征筛选(Funnelling 方法) ◦ Step 1 Filter:相关性、互信息、方差筛选,剔除低信息量特征。 ◦ Step 2 Wrapper:对剩余特征进行 RFE/前向后向选择等基于交叉验证的评估,选出若干候选子集。 ◦ Step 3 Embedded:用 L1/L2 正则化线性模型或 Tree-based 模型的特征重要性进行最终筛选。 ◦ 结合三步结果得到最终特征子集,并在最终报告中列出最终清单及每一步的理由。 • 第四步:模型建立与调参 ◦ 使用 SVM(RBF)对最终特征子集进行训练。 ◦ 设计时间序列分割的验证方案(Walk-forward)。 ◦ 进行超参数网格搜索(C、gamma、kernel)或贝叶斯优化,记录最佳参数组合及对应指标。 ◦ 将对比模型(逻辑回归、随机森林、梯度升等)纳入对照,展示优势与不足。 • 第五步:评估 ◦ 使用 ROC-AUC、混淆矩阵、分类报告等指标评估模型性能。 ◦ 若对交易应用感兴趣,给出一个简要的回测框架与初步结果(包括假设、交易成本、滑点等)。 • 第六步:撰写报告 ◦ 将上述内容整理成 Question A/B/C 的结构化文本,确保每个部分包含理论说明、设计决策、关键参数、结果与讨论。 ◦ 将代码、数据、图表结果嵌入附录或单独的输出文件,确保报告可独立复现实验。 简短的答题要点回顾(与你们在交时的要点对齐) • Question A ◦ A1:正确答案是 (a),原因如上。 ◦ A2:投票分类器是将多个分类器的预测结果进行聚合的模型,Hard Voting 与 Soft Voting 的区别、适用场景及局限性要在报告中写清楚。 • Question B ◦ B3-a/-b/-c:描述清楚 Filter-Wrapper-Embedded 的三阶段流程及其相互作用,给出各阶段的理由、保留特征的准则最终清单(以 HK2013 特征量实际清单为准填充)。 • Question C ◦ C4-a:明确如何用所选特征子集构建 SVM 模型,标签设计与数据预处理要点要写清楚。 ◦ C4-b:给出超参数网格/优化策略、验证方案的具体计划与为何选择某些参数区间。 ◦ C4-c:评估指标、结果解释以及必要的对比分析、鲁棒性分析可重复性说明。 总结建议 • 在正式交的 PDF/report 中,务必逐条对应题目要求,避免将实现细节写成辅助性 Notebook 的形式;Notebook 可作为补充材料,但要明确标注它不是分析报告文本。 • HK2013 特征量的落地实现要点应与组内所有成员达成一致的特征清单计算公式,确保在数据处理脚本中可重复执行。 • 任何涉及回测的部分请明确列出假设、交易成本与滑点,并单独在附录或独立章节进行评估。 请给出更加详细的解题步骤答案
最新发布
10-20
<think>我们正在处理一个关于使用SVM预测正向市场移动的完整流程问题。根据用户要求,需要包括构建模型、超参数调优、评估等步骤的详细解题步骤,以及HK2013特征量的落地实现要点可执行工作流。 由于用户到了HK2013特征量,我们可以推断这是指Harvey, Liu, and Zhu (2013)出的特征量,该论文主要讨论因子选择多重检验问题。但用户没有供具体特征定义,因此我们需要基于一般金融预测中的特征构建方法来解释。 完整流程如下: 步骤1:数据准备 - 获取市场数据(如价格、成交量等)可能的经济指标数据。 - 定义“正向市场移动”。例如,可以定义为未来一段时间(如1天)的收益率超过某个阈值(如0)则标记为1(正向),否则为0(非正向)。注意:这里是一个二分类问题。 - 特征工程:构建HK2013特征量。根据Harvey, Liu, and Zhu (2013)的论文,他们出了一个因子库,但具体使用哪些因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常见的因子包括: * 动量因子 * 价值因子 * 规模因子 * 波动率因子 * 流动性因子 * 等等 我们需要构建这些因子作为特征。注意:因子数据可能需要标准化(例如z-score标准化)或中性化处理(如行业中性化)。 步骤2:数据预处理 - 缺失值处理:填充或删除。 - 特征标准化:使用StandardScaler进行标准化(均值为0,方差为1),这对SVM很重要,因为SVM对特征的尺度敏感。 - 划分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例如,按时间顺序划分:前70%作为训练集,中间15%作为验证集,后15%作为测试集)。 步骤3:构建SVM模型 - 选择合适的SVM核函数。金融数据通常是非线性的,因此可以选择径向基函数(RBF)核。 - 使用训练集训练初始模型。 步骤4:超参数调优(重点) - 使用验证集进行超参数调优(例如,通过网格搜索或随机搜索)。 - SVM的主要超参数: * C:惩罚参数,控制错误分类的惩罚力度。较大的C会使模型更倾向于正确分类所有样本,可能导致过拟合;较小的C允许一些错误分类,可能高泛化能力。 * gamma(RBF核特有):控制单个样本的影响范围。gamma越大,单个样本的影响范围越小,模型可能更复杂(过拟合);gamma越小,影响范围越大,模型可能趋于线性。 - 评估指标:由于金融数据通常不平衡(正向移动可能较少),我们应使用F1分数、AUC或精确率-召回率曲线(Precision-Recall curve)作为评估指标,而不仅仅是准确率。 步骤5:模型评估 - 使用测试集评估最终模型的性能(使用调优后的超参数)。 - 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AUC-ROC曲线等。 步骤6:模型部署与监控 - 将模型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实时预测市场移动。 - 监控模型性能,定期重新训练模型以应对市场变化(概念漂移)。 关于HK2013特征量的落地实现要点: - 因子计算:根据Harvey, Liu, and Zhu (2013)的论文,他们使用了多个因子。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计算大量因子(例如,数百个因子)。但为了避免过拟合维度灾难,需要进行特征选择。 - 特征选择: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 单变量分析(如t检验或信息值IV)筛选出与目标相关性高的因子。 * 使用L1正则化(Lasso)进行特征选择。 * 使用递归特征消除(RFE)等方法。 - 多重比较问题:Harvey等人在论文中强调了因子多重检验问题。在实际构建模型时,应注意多重比较带来的偏差,可以采用如Bonferroni校正等方法,或者使用样本外测试来验证。 可执行工作流: 1. 数据获取:使用金融数据API(如聚宽、Tushare等)获取历史数据。 2. 因子计算:根据选定的因子定义计算每个因子值(例如,计算动量因子可以用过去12个月的收益率)。 3. 数据预处理:处理缺失值、标准化。 4. 标记目标变量:根据未来收益率定义正向市场移动。 5. 划分数据集(按时间顺序)。 6. 使用网格搜索配合交叉验证(注意时间序列不能使用常规交叉验证,需使用时序交叉验证)寻找最优超参数。 7. 在测试集上评估模型。 8. 模型部署:将训练好的模型保存为文件,并在实时数据流中加载模型进行预测。 注意:由于市场预测的复杂性,模型的预测能力可能有限。实际应用中应谨慎。 我们将按照上述步骤详细展开回答。 由于用户要求生成相关问题,我们将在最后出几个相关问题。 注意:用户供的引用内容似乎与问题无关,因此我们主要根据标准机器学习流程金融预测经验来回答。 </think>### 使用SVM预测正向市场移动的完整流程 #### **一、完整流程与解题步骤** 1. **问题定义与目标设定** - **正向市场移动定义**:根据业务需求明确定义(如次日收益率 > 阈值$r$)。 - **目标**:构建二分类SVM模型,预测市场是否正向移动(标签:1=正向,0=非正向)。 2. **数据准备与特征工程** - **数据源**:历史价格、成交量、宏观经济指标、行业数据等。 - **HK2013特征量实现要点**: - **因子构建**:计算技术指标(如RSI、MACD)、基本面因子(PE、PB)、波动率因子($ \sigma = \sqrt{\frac{1}{N}\sum_{i=1}^{N}(r_i - \mu)^2} $)。 - **特征处理**: - 中性化处理(行业/市值) - 标准化:$ x' = \frac{x - \mu}{\sigma} $ - 滞后处理(避免未来信息泄露) - **标签生成**:根据移动定义计算未来收益并打标。 3. **模型构建(SVM)** - **核函数选择**: - 线性核:$ K(x_i, x_j) = x_i^T x_j $(高维特征时优先) - RBF核:$ K(x_i, x_j) = \exp\left(-\gamma \|x_i - x_j\|^2\right) $(非线性关系适用) - **目标函数**: $$ \min_{\mathbf{w},b} \frac{1}{2}\|\mathbf{w}\|^2 + C \sum_{i=1}^{n}\max(0, 1-y_i(\mathbf{w}^T\mathbf{x}_i + b)) $$ 4. **超参数调优** - **关键参数**: - 惩罚系数 $C$(控制过拟合) - RBF核的 $\gamma$(影响决策边界曲率) - **优化方法**: - 网格搜索(GridSearchCV) - 贝叶斯优化(效率更高) - **评估指标**: - 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值 - 金融场景优先**F1值**(平衡误判成本) 5. **模型评估与验证** - **回测设计**: - 时间序列交叉验证(避免前瞻性偏差) - 样本外测试(预留20%最新数据) - **稳健性检验**: - 不同市场周期测试 - 交易成本敏感性分析 6. **部署与监控** - **实时预测工作流**: ```mermaid graph LR A[数据流] --> B(特征计算) B --> C[HK2013因子生成] C --> D[SVM预测] D --> E[交易信号输出] ``` - **监控指标**: - 预测准确率衰减 - 特征重要性变化(SHAP值分析) --- #### **二、HK2013特征量落地要点** 1. **因子计算规范** - 技术因子:动量计算需对齐原文窗口(如12个月动量)。 - 微观结构因子:订单不平衡比 $ \text{OIB} = \frac{\text{买单量} - \text{卖单量}}{\text{总成交量}} $。 - **避免常见错误**: - 未来信息泄露(特征必须使用滞后数据) - 极端值未缩尾处理(Winsorize至1%-99%分位数) 2. **特征选择策略** - 先用**LASSO**初筛:$ \min_{\beta} \left( \|y - X\beta\|^2 + \lambda \|\beta\|_1 \right) $ - 再用**递归特征消除(RFE)** 配合SVM迭代优化。 3. **工程化实现** - **计算框架**: ```python # 特征管道示例(Python) from sklearn.pipeline import Pipeline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from sklearn.svm import SVC pipeline = Pipeline([ ('scaler', StandardScaler()), # 标准化 ('feature_selector', SelectKBest(k=20)), # 特征选择 ('svm', SVC(kernel='rbf', C=1.0, gamma='scale')) ]) ``` - **增量更新**: - 每日更新因子库 - 模型月度重训练(防止概念漂移) --- #### **三、可执行工作流** | 阶段 | 工具/库 | 输出 | |---------------|-----------------------|-----------------------| | 数据获取 | Tushare/AkShare | 原始数据CSV | | 特征工程 | Pandas/Numpy | HK2013因子矩阵 | | 模型训练 | Scikit-learn/Optuna | 调优后的SVM模型 | | 回测 | Backtrader/QsTrader | 策略净值曲线 | | 部署监控 | Docker/FastAPI | 实时预测API端点 | --- ### 注意事项 1. **过拟合风险**: - 使用正则化($C \leq 10$)早期停止(Early Stopping)。 2. **市场机制变化**: - 定期检查因子失效(如IC值衰减)。 3. **交易成本**: - 预测概率 > 阈值(如0.6)才开仓,降低频繁交易损耗[^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