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C/S P2P PDU RTT FDM、WDM、TDM、STDM、CDM CDMA CRC
PPP CSMA/CD 10BASE-T SDN CIDR ARP TTL ICMP IGP
EGP RIP OSPF BGP IGMP VPN NAT MPLS UDP TCP
socket ARQ SACK DNS FTP NFS TFTP TELNET URL
HTTP Cookie HTML SMTP POP3 DHCP API
C/S
客户-服务器方式,描述进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端系统间通信方式的一种。
P2P
两台主机通信时不区分服务请求方和提供方,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端系统间通信方式的一种。
PDU
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 。
RTT
报文段往返时间。一个性能指标。
FDM、WDM、TDM、STDM、CDM
频分复用FDM:各路信号在同样时间占用不同带宽资源;
波分复用WDM: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时分复用TDM:所有用户在不同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更有利于数字信号传输;
统计时分复用STDM:按需动态的分配时隙,又称为异步时分复用;
码分复用CDM:每个用户可在同样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CDMA
码分多址。每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m bit码片序列,任意两个不同站之间的码片序列都必须正交。
CRC
循环冗余检验检错技术。用于检测比特差错。
PPP
用户计算机和ISP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只支持点对点链路,只支持全双工链路,面向字节;简单、封装成帧、透明性、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包含字节填充和零比特填充;
CSMA/CD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发送的数据均使用曼彻斯特编码的信号。
10BASE-T
一种以太网标准。10代表传输速率为 10 Mbps,"BASE" 表示基带传输(即数字信号直接传输,不使用调制解调器), "T" 代表双绞线。
VLAN
虚拟局域网。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
SDN
软件定义网络。 提出在逻辑上集中的远程控制器,用于代替路由器中的路由选择软件,使网络变为集中控制。
CIDR
无分类编址。将网络号改为网络前缀,使用斜线记法。
ARP
地址解析协议。根据主机的IP地址,找到其对应的MAC地址。
TTL
生存时间。数据报在网络中的寿命,由数据报源点设置,防止无法交付的数据报无限制的在网络中兜圈子。
ICM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ICMP报文装在IP数据报中,作为其中的数据部分。
IGP
内部网关协议。域内路由选择,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最常使用RIP和OSPF。
EGP
外部网关协议。域间路由选择,在不同自治系统AS之间的路由选择,使用BGP-4。
RIP
路由信息协议。内部网关协议中最先广泛使用的协议。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不可在两个网络间同时使用多条路由,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交换的信息为自己现在的路由表;按固定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
OSPF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所有路由器都可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全网拓扑结构图),且能较快进行更新,用IP数据报传送。
BGP
外部(边界)网关协议。既运行在AS之间,也运行在AS内部。一个AS至少有一个边界路由器和相邻AS的边界路由器直接相连。BGP路由=“子网前缀,自治系统路径AS-PATH,下一跳”。
IGMP
网际组管理协议。让连接在本地局域网上的多播路由器知道本局域网上是否有主机参加或退出了某个多播组。
VPN
虚拟专用网。利用公用的互联网作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的通信载体。用以进行安全远程通信,即在公共网络(如互联网)上建立安全的私有网络连接,实现远程访问或跨网络的安全数据传输。 使用IP隧道技术实现(数据报加密后传输)。
NAT
网络地址转换。用于使专用网内部已经分配到本地IP地址的主机和互联网上的主机通信,即将局域网(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全球(公有)IP地址。
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用以提高转发分组速率。利用面向连接技术,使每个分组携带一个叫做标签的小整数。在交换机中用标签值来检索分组转发表。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传送数据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不可靠,简单,面向报文。
TCP
传输控制协议。传送数据前必须要先建立连接。不提供广播或多播服务,可靠,全双工通信,面向字节流。
socket
套接字。 端口号和IP地址的拼接。套接字socket=(IP地址:端口号)
ARQ
自动重传请求。在连续 ARQ(如滑动窗口协议)中,当发送方未收到接收方的确认(ACK)或检测到数据错误(如超时、校验失败)时,自动重传丢失或损坏的数据包。
SACK
选择确认。当收到未按序号到达的无差错报文段时,SACK用于指明接收到的每个字节块的边界(左边界为接收的字节块的第一个字节序号,右边界为未接收到的字节序列的第一个序号)。
DNS
域名系统。互联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为IP地址。有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两种域名解析过程。
FTP
文件传送协议。提供交互式的访问,允许文件具有存取权限,属于文件共享协议。
NFS
网络文件系统。允许应用程序打开一个远地文件,并能在该文件的某一个特定位置上开始读写数据。只需给用户复制一个大文件中的很小片段。
TFTP
简单文件传送协议。使用UDP数据报。只支持文件传输而不支持交互,发送完一个文件块后需等待对方确认。
TELNET
远程终端协议。用于远程用户在其所在地通过TCP连接注册到远地的另一台主机上。
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表示从互联网上得到的资源位置和访问这些资源的方法,实质上是在互联网上的资源的地址。
HTTP
超文本传送协议。定义了浏览器(万维网客户进程)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样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是面向事务的应用层协议,使用TCP连接。
Cookie
用于跟踪用户,在HTTP服务器和客户之间传递状态信息。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制作万维网页面的标准语言。
SMTP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规定了两个相互通信的SMTP进程间应如何交换信息。在用户给邮件服务器发送和邮件服务器给邮件服务器发送时使用。
POP3
邮件读取协议。POP3服务器只有在用户输入鉴别信息后才允许对邮箱进行读取。用于接收方从邮件服务器中读取邮件时使用。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给接入互联网的主机动态配置其IP地址。提供即插即用连网机制。
API
应用编程接口。不同软件系统或组件之间进行交互和通信的桥梁。提供预定义的函数、协议或工具,让开发者无需从头编写代码即可调用现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