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网络基础
抽象语言——应用程序——编码——应用层
编码——转换为二进制——表示层
路由器——网络层
二进制转换为电信号——介质(物理层)访问控制层
处理电信号——CPU(处理器:处理电信号的能力)——物理层
扩大网络---增加网络节点数量和增大网路传输距离
中继器(放大器)(外接一个电源):解决信号衰减:加压;增加传输距离。但最多只能实现5倍的延长
网络拓扑结构:增加网络链接设备
类型
直线型网络拓扑结构:
优点:连接时简单;
缺点:网络稳定性差、转发效率差、网络安全性差。
环形网络拓扑结构:
优点:传输效率提高、连接时简单、提高网络稳定性;
缺点:网络安全性差。
星形网络拓扑结构:
优点:提高网络稳定性、传输效率提高(传输距离减短)
缺点:成本有增加、网络安全性差。
树形拓扑结构
网状拓扑结:没有缺点除了成本高。
第二天——网络协议与交换机
MAC地址--为了区分和标识不同的网络设备(具有唯一性)(格式统一——由48位二进制构成 ,由16进制表示 前24位二进制代表不同的厂商,后24位二进制代表每个厂商分配的串号)(16进制:0123456789ABCDEF)
SMC地址(源地址)
DMC地址(目标地址)
CSMA/CD技术——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技术(非重点了解即可)(通讯排队,通讯延迟)
新技术的希望(研发出来的产品——交换机)
0.接口数量
1.无限的传输距离(识别和重写发送)
2.完全没有冲突(通过将电流转换为二进制从而解决冲突问题)
3.一对一的单播(交换机的转发原理:通过记录MAC地址实现两个地址准确通讯)
交换机——介质访问控制层的设备:实现二进制和电信号之间的转换
交换机的转发原理:当交换机收到一个数据包后,首先会记录数据包的源MAC和对应接收接口的对应关系(形成MAC地址表),之后在转发过程中会查看这张MAC地址表,如果这张MAC地址表有记录则单播转发,若没有记录则洪泛转发。
洪泛——除了接收到这个数据包的接口外,向其他所有交换机接口复制转发一次该数据包。
1.先记录数据包(MAC地址表(有老化时间——300s))(有记录单播转发,没记录洪范转发(全部都发送一次))
路由器——网络层(IP地址)
1.隔离洪泛范围
2.流量的转发(单播的转发)
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构成——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子网掩码:由32位二进制构成,由连续的1或连续的0组成
子网掩码用来标识IP地址的网络位和主机位,子网掩码为1的部分对应的IP地址为网络位
网络位——网络位如果相同,则代表是同一个洪泛范围的通讯、
主机位:代表一个洪泛范围的不同主机
计算机 网络 传输介质 中继器 集线器 交换机 路由器
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通过一种地址获得另一种地址的协议)
工作半径——一个洪范范围
正向ARP:已知访问目标的IP地址,获取对端的MAC地址的用途,首先会发送一个目标MAC地址为全F的MAC地址(48位二进制均为1的地址,如果目标MAC地址为全F则交换机会强制洪泛),其他设备接收到这个数据包后,会查看数据包中的目标IP地址,如果是自身则会将自身的MAC地址进行回复,如果目标IP不是自身则仅将数据包中源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记录起来(arp表0,后续转发将线查询ARP表中记录的信息进行转发.
反向ARP:已知目标MAC地址获取IP地址
免费ARP:自我介绍,检测网络IP地址冲突
二层的洪泛=三层的广播
sysname XX(名字)——可以通过这个改名
SIP(源IP) DIP(目标IP)
interface ?(可以知道可以输入哪些指令)
PING——检测网络连通性
TAB——快速补全指令
quit——回退到上一个视图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进入路由器接口
ip address:输入新的ip地址
display ip interface brief——查看接口IP地址配置
网关——和PC相连的路由器的接口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