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1 最好的文档
有一位软件工程师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Good code is its own best documentation.”(好代码本身就是最好的文档)。本题就请你直接在屏幕上输出这句话。
输入格式:
本题没有输入。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输出
Good code is its own best documentation.
。输入样例:
无
输出样例:
Good code is its own best documentation.
代码长度限制
16 KB
时间限制
400 ms
内存限制
64 MB
栈限制
8192 KB
解答:没啥好说的
print("Good code is its own best documentation.")
L1-2 什么是机器学习
什么是机器学习?上图展示了一段面试官与“机器学习程序”的对话:
面试官:9 + 10 等于多少? 答:3 面试官:差远了,是19。 答:16 面试官:错了,是19。 答:18 面试官:不,是19。 答:19
本题就请你模仿这个“机器学习程序”的行为。
输入格式:
输入在一行中给出两个整数,绝对值都不超过 100,中间用一个空格分开,分别表示面试官给出的两个数字 A 和 B。
输出格式:
要求你输出 4 行,每行一个数字。第 1 行比正确结果少 16,第 2 行少 3,第 3 行少 1,最后一行才输出 A+B 的正确结果。
输入样例:
9 10
输出样例:
3 16 18 19
代码长度限制
16 KB
时间限制
400 ms
内存限制
64 MB
栈限制
8192 KB
解答:
也没啥难度
a, b = map(int, input().split())
print(a + b - 16)
print(a + b - 3)
print(a + b - 1)
print(a + b)
L1-3 程序员买包子
这是一条检测真正程序员的段子:假如你被家人要求下班顺路买十只包子,如果看到卖西瓜的,买一只。那么你会在什么情况下只买一只包子回家?
本题要求你考虑这个段子的通用版:假如你被要求下班顺路买 N 只包子,如果看到卖 X 的,买 M 只。那么如果你最后买了 K 只包子回家,说明你看到卖 X 的没有呢?输入格式:
输入在一行中顺序给出题面中的 N、X、M、K,以空格分隔。其中 N、M 和 K 为不超过 1000 的正整数,X 是一个长度不超过 10 的、仅由小写英文字母组成的字符串。题目保证 N=M。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输出结论,格式为:
如果 K=N,输出
mei you mai X de
;如果 K=M,输出
kan dao le mai X de
;否则输出
wang le zhao mai X de
.
其中X
是输入中给定的字符串 X。输入样例 1:
10 xigua 1 10
输出样例 1:
mei you mai xigua de
输入样例 2:
10 huanggua 1 1
输出样例 2:
kan dao le mai huanggua de
输入样例 3:
10 shagua 1 250
输出样例 3:
wang le zhao mai shagua de
代码长度限制
16 KB
时间限制
400 ms
内存限制
64 MB
栈限制
8192 KB
解答
简单的判断语句的应用
N,X,M,K=input().split()
N=int(N)
M=int(M)
K=int(K)
if K==N:
print(f"mei you mai {X} de")
elif K==M:
print(f"kan dao le mai {X} de")
else:
print(f"wang le zhao mai {X} de")
L1-4 进化论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有一部作品《进化论》,讲的是动物园两只猩猩进化的故事。猩猩吕严说自己已经进化了 9 年了,因为“三年又三年”。猩猩土豆指出“三年又三年是六年呐”……
本题给定两个数字,以及用这两个数字计算的结果,要求你根据结果判断,这是吕严算出来的,还是土豆算出来的。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一个正整数 N,随后 N 行,每行给出三个正整数 A、B 和 C。其中 C 不超过 10000,其他三个数字都不超过 100。
输出格式:
对每一行给出的三个数,如果 C 是 A×B,就在一行中输出
Lv Yan
;如果是 A+B,就在一行中输出Tu Dou
;如果都不是,就在一行中输出zhe du shi sha ya!
。输入样例:
3 3 3 9 3 3 6 3 3 12
输出样例:
Lv Yan Tu Dou zhe du shi sha ya!
代码长度限制
16 KB
时间限制
400 ms
内存限制
64 MB
栈限制
8192 KB
解答
也是一点简单的循环+判断语句
N=int(input())
A=[]
B=[]
C=[]
for i in range(N):
a,b,c=map(int,input().split())
A.append(a)
B.append(b)
C.append(c)
for i in range(N):
if A[i]*B[i]==C[i]:
print("Lv Yan")
elif A[i]+B[i]==C[i]:
print("Tu Dou")
else:
print("zhe du shi sha ya!")
L1-5 猜帽子游戏
宝宝们在一起玩一个猜帽子游戏。每人头上被扣了一顶帽子,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黄色的。每个人可以看到别人头上的帽子,但是看不到自己的。游戏开始后,每个人可以猜自己头上的帽子是什么颜色,或者可以弃权不猜。如果没有一个人猜错、并且至少有一个人猜对了,那么所有的宝宝共同获得一个大奖。如果所有人都不猜,或者只要有一个人猜错了,所有宝宝就都没有奖。
下面顺序给出一排帽子的颜色,假设每一群宝宝来玩的时候,都是按照这个顺序发帽子的。然后给出每一群宝宝们猜的结果,请你判断他们能不能得大奖。输入格式:
输入首先在一行中给出一个正整数 N(2<N≤100),是帽子的个数。第二行给出 N 顶帽子的颜色,数字
1
表示黑色,2
表示黄色。
再下面给出一个正整数 K(≤10),随后 K 行,每行给出一群宝宝们猜的结果,除了仍然用数字1
表示黑色、2
表示黄色之外,0
表示这个宝宝弃权不猜。
同一行中的数字用空格分隔。输出格式:
对于每一群玩游戏的宝宝,如果他们能获得大奖,就在一行中输出
Da Jiang!!!
,否则输出Ai Ya
。输入样例:
5 1 1 2 1 2 3 0 1 2 0 0 0 0 0 0 0 1 2 2 0 2
输出样例:
Da Jiang!!! Ai Ya Ai Ya
代码长度限制
16 KB
时间限制
400 ms
内存限制
64 MB
栈限制
8192 KB
解答:
列表的应用,就是要比较列表中的元素是否是一样的
N=int(input())
color=list(map(int,input().split()))
K=int(input())
for _ in range(K):
result=list(map(int,input().split()))
correct=False
wrong=False
skip=True
for j in range(N):
if result[j]!=0:
skip=False
if result[j]==color[j]:
correct=True
else:
wrong=True
break
if correct and not wrong and not skip:
print("Da Jiang!!!")
else:
print("Ai Ya")
L1-6 剪切粘贴
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编辑时常见的功能是剪切功能(快捷键:Ctrl + X)。请实现一个简单的具有剪切和粘贴功能的文本编辑工具。
工具需要完成一系列剪切后粘贴的操作,每次操作分为两步:
剪切:给定需操作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将当前字符串中起始位置到结束位置部分的字符串放入剪贴板中,并删除当前字符串对应位置的内容。例如,当前字符串为
abcdefg
,起始位置为 3,结束位置为 5,则剪贴操作后, 剪贴板内容为cde
,操作后字符串变为abfg
。字符串位置从 1 开始编号。粘贴:给定插入位置的前后字符串,寻找到插入位置,将剪贴板内容插入到位置中,并清除剪贴板内容。例如,对于上面操作后的结果,给定插入位置前为
bf
,插入位置后为g
,则插入后变为abfcdeg
。如找不到应该插入的位置,则直接将插入位置设置为字符串最后,仍然完成插入操作。查找字符串时区分大小写。每次操作后的字符串即为新的当前字符串。在若干次操作后,请给出最后的编辑结果。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是一个长度小于等于 200 的字符串 S,表示原始字符串。字符串只包含所有可见 ASCII 字符,不包含回车与空格。
第二行是一个正整数 N (1≤N≤100),表示要进行的操作次数。
接下来的 N 行,每行是两个数字和两个长度不大于 5 的不包含空格的非空字符串,前两个数字表示需要剪切的位置,后两个字符串表示插入位置前和后的字符串,用一个空格隔开。如果有多个可插入的位置,选择最靠近当前操作字符串开头的一个。
剪切的位置保证总是合法的。
输出格式:
输出一行,表示操作后的字符串。
输入样例:
AcrosstheGreatWall,wecanreacheverycornerintheworld 5 10 18 ery cor 32 40 , we 1 6 tW all 14 18 rnerr eache 1 1 e r
输出样例:
he,allcornetrrwecaneacheveryGreatWintheworldAcross
题目引用自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真题(2023年)。
代码长度限制
16 KB
时间限制
400 ms
内存限制
64 MB
栈限制
8192 KB
解题
有点难度了,需要考虑到字符串的切片,拼接问题
S=input()
N=int(input())
for _ in range(N):
start,end,before,after=input().split()
start=int(start)-1
end=int(end)
result=S[start:end]
S=S[:start]+S[end:]
#位置
insert=S.find(before+after)
if insert!=-1:
insert+=len(before)
#末尾
else:
insert=len(S)
S=S[:insert]+result+S[insert:]
print(S)
L1-7 分寝室
学校新建了宿舍楼,共有 n 间寝室。等待分配的学生中,有女生 n0 位、男生 n1 位。所有待分配的学生都必须分到一间寝室。所有的寝室都要分出去,最后不能有寝室留空。
现请你写程序完成寝室的自动分配。分配规则如下:
男女生不能混住;
不允许单人住一间寝室;
对每种性别的学生,每间寝室入住的人数都必须相同;例如不能出现一部分寝室住 2 位女生,一部分寝室住 3 位女生的情况。但女生寝室都是 2 人一间,男生寝室都是 3 人一间,则是允许的;
在有多种分配方案满足前面三项要求的情况下,要求两种性别每间寝室入住的人数差最小。
输入格式:
输入在一行中给出 3 个正整数 n0、n1、n,分别对应女生人数、男生人数、寝室数。数字间以空格分隔,均不超过 105。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顺序输出女生和男生被分配的寝室数量,其间以 1 个空格分隔。行首尾不得有多余空格。
如果有解,题目保证解是唯一的。如果无解,则在一行中输出No Solution
。输入样例 1:
24 60 10
输出样例 1:
4 6
注意:输出的方案对应女生都是 24/4=6 人间、男生都是 60/6=10 人间,人数差为 4。满足前三项要求的分配方案还有两种,即女生 6 间(都是 4 人间)、男生 4 间(都是 15 人间);或女生 8 间(都是 3 人间)、男生 2 间(都是 30 人间)。但因为人数差都大于 4 而不被采用。
输入样例 2:
29 30 10
输出样例 2:
No Solution
感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楼满芳老师斧正数据!
代码长度限制
16 KB
时间限制
400 ms
内存限制
64 MB
栈限制
8192 KB
解题
简单的思路可以通过双重暴力枚举得到结果,但是会超出时间限制,不能完全通过
而这里采用枚举女生寝室的数量,再通过差运算得到男生寝室的数量,减少了时间的复杂度,判断是否符合的条件通过题目不难得到,需要每个寝室都满人且人数一样,而且寝室的总数量要分配完。
n0,n1,n=map(int,input().split())
min=float('inf')#无穷大
girl_rooms=-1
for girl_room in range(1,n):
boy_room=n-girl_room
if n0%girl_room==0 and n0//girl_room>1 and n1%boy_room==0 and n1//boy_room>1:
girl_number=n0//girl_room
boy_number=n1//boy_room
if abs(girl_number-boy_number)<min:
min=abs(girl_number-boy_number)
girl_rooms=girl_room
if girl_rooms!=-1:
print(int(girl_rooms),int(n-girl_rooms))
else:
print("No Solution")
L1-8 谁管谁叫爹
咱俩谁管谁叫爹》是网上一首搞笑饶舌歌曲,来源于东北酒桌上的助兴游戏。现在我们把这个游戏的难度拔高一点,多耗一些智商。
不妨设游戏中的两个人为 A 和 B。游戏开始后,两人同时报出两个整数 NA 和 NB。判断谁是爹的标准如下:
- 将两个整数的各位数字分别相加,得到两个和 SA 和 SB。如果 NA 正好是 SB 的整数倍,则 A 是爹;如果 NB 正好是 SA 的整数倍,则 B 是爹;
如果两人同时满足、或同时不满足上述判定条件,则原始数字大的那个是爹。
本题就请你写一个自动裁判程序,判定谁是爹。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一个正整数 N(≤100),为游戏的次数。以下 N 行,每行给出一对不超过 9 位数的正整数,对应 A 和 B 给出的原始数字。题目保证两个数字不相等。
输出格式:
对每一轮游戏,在一行中给出赢得“爹”称号的玩家(
A
或B
)。输入样例:
4 999999999 891 78250 3859 267537 52654299 6666 120
输出样例:
B A B A
代码长度限制
16 KB
时间限制
400 ms
内存限制
64 MB
栈限制
8192 KB
解题
好像也是一个简单的判断就能够完成的
N=int(input())
for _ in range(N):
Na,Nb=map(int,input().split())
Sa=sum(int(digit) for digit in str(Na))
Sb=sum(int(digit) for digit in str(Nb))
resultA=Na%Sb==0
resultB=Nb%Sa==0
if resultA and not resultB:
print("A")
elif resultB and not resultA:
print("B")
else:
if Na>Nb:
print("A")
else:
print("B")
L2-1 堆宝塔
堆宝塔游戏是让小朋友根据抓到的彩虹圈的直径大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堆起宝塔。但彩虹圈不一定是按照直径的大小顺序抓到的。聪明宝宝采取的策略如下:
- 首先准备两根柱子,一根 A 柱串宝塔,一根 B 柱用于临时叠放。
- 把第 1 块彩虹圈作为第 1 座宝塔的基座,在 A 柱放好。
- 将抓到的下一块彩虹圈 C 跟当前 A 柱宝塔最上面的彩虹圈比一下,如果比最上面的小,就直接放上去;否则把 C 跟 B 柱最上面的彩虹圈比一下:
如果 B 柱是空的、或者 C 大,就在 B 柱上放好;
否则把 A 柱上串好的宝塔取下来作为一件成品;然后把 B 柱上所有比 C 大的彩虹圈逐一取下放到 A 柱上,最后把 C 也放到 A 柱上。
重复此步骤,直到所有的彩虹圈都被抓完。最后 A 柱上剩下的宝塔作为一件成品,B 柱上剩下的彩虹圈被逐一取下,堆成另一座宝塔。问:宝宝一共堆出了几个宝塔?最高的宝塔有多少层?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一个正整数 N(≤103),为彩虹圈的个数。第二行按照宝宝抓取的顺序给出 N 个不超过 100 的正整数,对应每个彩虹圈的直径。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输出宝宝堆出的宝塔个数,和最高的宝塔的层数。数字间以 1 个空格分隔,行首尾不得有多余空格。
输入样例:
11 10 8 9 5 12 11 4 3 1 9 15
输出样例:
4 5
样例解释:
宝宝堆成的宝塔顺次为:
10、8、5
12、11、4、3、1
9
15、9
代码长度限制
16 KB
Java (javac)
时间限制
500 ms
内存限制
256 MB
其他编译器
时间限制
400 ms
内存限制
64 MB
栈限制
8192 KB
解题:
根据题目的意思,将彩虹圈移动,采用判断语句和列表的进出实现,设计到列表的增添和出栈应用,难度有点提高了
N=int(input())
rainbow=list(map(int,input().split()))
A=[rainbow[0]]
B=[]
result=[]
for circle in rainbow[1:]:
if circle<A[-1]:
A.append(circle)
else:
if not B or circle>B[-1]:
B.append(circle)
else:
result.append(A)
A=[]
while B and B[-1]>circle:
A.append(B.pop())
A.append(circle)
if A:
result.append(A)
if B:
result.append(B)
count=len(result)
max_height=max(len(count) for count in result)
print(count,max_height)
L2-2 天梯赛的赛场安排
天梯赛使用 OMS 监考系统,需要将参赛队员安排到系统中的虚拟赛场里,并为每个赛场分配一位监考老师。每位监考老师需要联系自己赛场内队员对应的教练们,以便发放比赛账号。为了尽可能减少教练和监考的沟通负担,我们要求赛场的安排满足以下条件:
每位监考老师负责的赛场里,队员人数不得超过赛场规定容量 C;
每位教练需要联系的监考人数尽可能少 —— 这里假设每所参赛学校只有一位负责联系的教练,且每个赛场的监考老师都不相同。
为此我们设计了多轮次排座算法,按照尚未安排赛场的队员人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每一轮对当前未安排的人数最多的学校进行处理。记当前待处理的学校未安排人数为 n:
如果 n≥C,则新开一个赛场,将 C 位队员安排进去。剩下的人继续按人数规模排队,等待下一轮处理;
如果 n<C,则寻找剩余空位数大于等于 n 的编号最小的赛场,将队员安排进去;
如果 n<C,且找不到任何非空的、剩余空位数大于等于 n 的赛场了,则新开一个赛场,将队员安排进去。
由于近年来天梯赛的参赛人数快速增长,2023年超过了 480 所学校 1.6 万人,所以我们必须写个程序来处理赛场安排问题。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两个正整数 N 和 C,分别为参赛学校数量和每个赛场的规定容量,其中 0<N≤5000,10≤C≤50。随后 N 行,每行给出一个学校的缩写(为长度不超过 6 的非空小写英文字母串)和该校参赛人数(不超过 500 的正整数),其间以空格分隔。题目保证每所学校只有一条记录。
输出格式:
按照输入的顺序,对每一所参赛高校,在一行中输出学校缩写和该校需要联系的监考人数,其间以 1 空格分隔。
最后在一行中输出系统中应该开设多少个赛场。输入样例:
10 30 zju 30 hdu 93 pku 39 hbu 42 sjtu 21 abdu 10 xjtu 36 nnu 15 hnu 168 hsnu 20
输出样例:
zju 1 hdu 4 pku 2 hbu 2 sjtu 1 abdu 1 xjtu 2 nnu 1 hnu 6 hsnu 1 16
代码长度限制
16 KB
Java (javac)
时间限制
800 ms
内存限制
512 MB
其他编译器
时间限制
400 ms
内存限制
64 MB
栈限制
8192 KB
解题
import heapq
# 读取参赛学校数量 n 和每个赛场的规定容量 c
n, c = map(int, input().split())
# 存储学校名称和对应人数
name = [None] * (n + 1)
ren = [0] * (n + 1)
# 存储每个学校涉及的赛场个数
sum = [0] * (n + 1)
# 存储每个赛场当前所剩位置
cnt = []
# 记录学校名称到其索引的映射
mp = {}
# 优先队列,使用最大堆实现
q = []
# 读取每个学校的信息
for i in range(1, n + 1):
school_name, num = input().split()
num = int(num)
name[i] = school_name
ren[i] = num
mp[school_name] = i
# 加入优先队列,使用负数实现最大堆
heapq.heappush(q, (-num, school_name))
# 当前开设的赛场数量
m = 0
while q:
# 取出人数最多的学校信息
k, school_name = heapq.heappop(q)
k = -k
# 该学校涉及的赛场数加 1
sum[mp[school_name]] += 1
if k >= c:
# 如果人数大于等于赛场容量,新开一个赛场
m += 1
cnt.append(0)
k -= c
if k:
# 如果还有剩余人数,重新加入优先队列
heapq.heappush(q, (-k, school_name))
continue
flag = 0
# 查找是否有满足条件的赛场
for i in range(m):
if cnt[i] >= k:
flag = 1
cnt[i] -= k
break
# 若找不到满足条件的赛场,新开一个
if not flag:
m += 1
cnt.append(c - k)
# 输出每个学校涉及的赛场个数
for i in range(1, n + 1):
print(f"{name[i]} {sum[mp[name[i]]]}")
# 输出开设的赛场总数
prin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