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UT-1135 C/C++经典程序训练5---图形打印问题

本文介绍了一个使用C语言编写的程序,该程序通过for循环打印出一个由加号和星号组成的图形。首先打印上三角形,然后是下三角形。程序接收用户输入的整数n来确定图形的大小。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Code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n,i,j;
    scanf("%d",&n);
    for(i=1; i<=n; i++)
    {
        for(j=1; j<=n-i; j++)
            printf(" ");
        printf("+");
        if(i!=1)
        {
            for(j=3; j<=2*i-1; j++)
                printf("*");
            printf("+");
        }
        printf("\n");
    }
    for(i=n-1; i>=1; i--)
    {
        for(j=1; j<=n-i; j++)
            printf(" ");
        printf("+");
        if(i!=1)
        {
            for(j=3; j<=2*i-1; j++)
                printf("*");
            printf("+");
        }
        printf("\n");
    }
    return 0;
}
反思:for循环打印图形练习,先打印空格,然后是一个+号,从第二行开始打印*号,最后再是一个+号,上三角打印完再打印下三角。
<think>嗯,用户想要找山东理工大学C语言实验中的全排列问题的解法或示例代码。让我先看看他们提供的引用内容。引用2和引用4都提到了全排列问题,其中引用2的代码用了递归和标记数组的方法,而引用4的代码则通过交换元素来生成排列。用户可能需要这两种方法的比较或者其中一种的具体实现。 首先,我需要确认全排列问题的具体要求。通常全排列指的是生成一个数列所有可能的排列方式。比如输入是1,2,3,输出所有的排列组合。引用2的代码使用了vis数组来标记哪些元素已经被使用过,通过回溯的方式构建排列。而引用4的代码则采用了交换法,递归地生成每个位置的元素,不需要额外的标记数组,但需要处理元素的交换和恢复。 用户可能希望得到这两种方法的解释,或者其中一种的详细步骤。同时,他们可能需要代码示例以及对应的分析。比如,引用2中的代码结构是怎样的,如何递归生成排列,而引用4的方法是如何通过交换来实现的。需要注意代码的可读性和正确性,是否处理了边界情况,比如n=0或者n=1的情况。 另外,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有不同的代码风格,比如引用2使用了全局变量,而引用4将数组作为参数传递。可能需要指出不同实现的优缺点,比如全局变量可能带来的问题,或者交换法的空间效率更高等。 接下来,我应该组织回答的结构,先介绍全排列问题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讲解两种解法,给出代码示例,并分析其思路和关键步骤。最后,可以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帮助用户理解不同实现方式的适用场景。 还要注意用户提到的SDUT实验题目的具体要求,比如输入输出的格式,是否需要处理多组数据等。引用2中的代码似乎处理单个测试用例,而引用4的代码通过while循环处理多个测试用例,这可能也是用户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的时候,应该围绕全排列的不同解法、优化方法、应用场景等展开,帮助用户进一步深入学习。</think>### SDUT C语言实验全排列问题解析 全排列问题要求输出给定数字序列的所有排列方式。山东理工大学的实验题目提供了两种典型解法,分别采用**回溯标记法**和**元素交换法**。 --- #### 方法一:回溯标记法(引用[2]) **核心思路**:使用标记数组`vis[]`记录元素使用状态,递归构建排列结果。 ```c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t a[15], vis[15], b[15]; int n; void next_(int k, int m) { if(k == m + 1) { // 完成一个排列 for(int i=0; i<=m; i++) { printf(i==0?"%d":",%d", b[i]); } printf("\n"); } else { for(int i=0; i<=m; i++) { if(vis[i] == 0) { // 选择未使用的元素 vis[i] = 1; b[k] = a[i]; // 记录当前选择 next_(k+1, m); // 递归下一层 vis[i] = 0; // 回溯 } } } } int main() { scanf("%d", &n); for(int i=0; i<n; i++) { scanf("%d", &a[i]); } next_(0, n-1); return 0; } ``` **关键点**: 1. 时间复杂度为$O(n!)$,空间复杂度$O(n)$ 2. 使用`vis[]`数组避免重复选择元素 3. 输出格式要求用逗号分隔[^2] --- #### 方法二:元素交换法(引用[4]) **核心思路**:通过交换数组元素的位置直接生成排列。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void p(int a[], int k, int m) { if(k == m) { // 完成一次排列 for(int i=1; i<m; i++) printf("%d,",a[i]); printf("%d\n",a[m]); } else { for(int i=k; i<=m; i++) { // 交换元素位置 int t = a[k]; a[k] = a[i]; a[i] = t; // 递归生成后续排列 p(a, k+1, m); // 恢复原始位置 t = a[k]; a[k] = a[i]; a[i] = t; } } } int main() { int t, n, a[11]; scanf("%d", &t); while(t--) { scanf("%d", &n); for(int i=1; i<=n; i++) scanf("%d", &a[i]); p(a, 1, n); } return 0; } ``` **关键点**: 1. 时间复杂度同样为$O(n!)$,但空间效率更高 2. 通过元素交换避免使用额外标记数组 3. 支持多组测试数据输入[^4] --- #### 方法对比 | 特性 | 回溯标记法 | 元素交换法 | |-----------|-------------------|------------------| | 空间复杂度 | $O(n)$ | $O(1)$ | | 元素顺序 | 保持原始顺序 | 产生位置交换后的顺序 | | 适用场景 | 需要保留原始数组时 | 允许修改原数组时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