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走嵌入式还是纯软?

本文探讨了嵌入式技术的不同方向,如单片机、Linux和安卓,强调了硬件与软件结合的重要性。学习者需具备模电数电知识,重点在于编程(C语言)和理解单片机原理。嵌入式软件工程师需关注实用性,如无人机、智能家居,且行业需求增长。同时提到了软件与硬件的互补性和中国软件人才缺口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嵌入式也分多个方向,单片机方向、Linux方向、安卓方向。 如果你是电子通信或电气自动化这种类似的专业,你肯定要选择的是嵌入式了,首先嵌入式对硬件基础是有要求的,模电数电肯定都是逃不过的,电路知识也要比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丰厚。单片机就是软硬结合的产物,说通俗点就是编程+电路,而且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应该不用研究过于复杂的电路,就像单片机的应用一样,硬件交给专门负责硬件的同学,让他告诉你怎么把单片机接到电路里。需要做的就是能看懂单片机原理图即可,原理图看多了其实就很通俗易懂了,并没有特别复杂的电路知识。 单片机主要还是编程的学习,c语言必须学的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其实我感觉做嵌入式软件和纯软件都是苦逼敲代码,调试,再敲,再调。一个bug改一天甚至还经常不知道bug在哪这就很头秃,纯软件应该也大同小异吧。 总之吧,如果你有一定的模电数电知识并且对电路不怵,喜欢无人机,智能小车这一类看起来比较智能好玩的东西,你就学嵌入式吧,嵌入式学好了的确能做这种酷炫的东西,并且就业前景逐渐向好,越来越多的领域的人工工作都逐渐被嵌入式取代,比如说工厂的机械臂,人脸识别门禁,智能家居这一类东西都在嵌入式的射程范围以内。嵌入式重在实用上,更讲究产品性,物化性。我对纯软件的理解就是做个软件做个app,那就是纯粹敲代码了,目前中国软件行业的顶尖人才缺口较大,懂得做软件的人很多,能做出出类拔萃的人极其稀少。 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嵌入式的设备了,既要学硬件,也要学软件,这样你才能学好嵌入式,另外软件是硬件的灵魂,光懂硬件不懂软件也是不行的,所以还是要全面发展。中国不缺程序员,缺的是真正全面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物联网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专业门槛更高的问题。首先,我得回顾一下用户之前的提问和我的回答,确保一致性。之前用户询问双非院校如何选择专业,我提供了几个维度的建议,包括就业导向、专业壁垒、考研适配度等。现在用户的问题更具体,比较两个具体专业的门槛。 首先,我需要明确“门槛”的定义。通常,门槛可能指入学难度、课程难度、所需技能复杂度,或者就业时的竞争程度。根据用户之前的关注点,可能更偏向于课程难度和就业竞争力,即专业壁垒。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两个专业的不同。 接下来,我需要收集物联网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的相关信息。物联网工程属于交叉学科,涉及硬件、件、网络通信等多个领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则更偏向件和理论,包括算法、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核心课程。 课程设置方面,物联网工程可能会有更多的硬件相关课程,比如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RFID等,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更注重编程、算法、数据库、计算机系统等。这意味着物联网工程的学生需要同时掌握硬件知识,可能课程负担更重,跨领域学习难度较高。 技能要求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能更强调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而物联网工程需要学生具备硬件设计、网络协议、数据传输等综合技能。因此,物联网工程可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同时具备件开发和硬件调试的能力。 就业市场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毕业生可能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因为这是一个传统热门专业,而物联网工程作为新兴专业,虽然需求增长,但相对岗位可能更细分,需要特定技能,这可能形成一定的壁垒。不过,物联网工程由于涉及领域多,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掌握各项技能,导致就业门槛提高。 考研适配度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基础学科,可能更有利于考研,尤其是转向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领域。而物联网工程如果课程设置不够深入,可能在考研时面临知识结构不够扎实的问题,需要额外补充理论知识。 另外,专业认证和行业需求也是门槛的一部分。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能有更多的认证路径,如件工程师认证,而物联网工程可能需要结合硬件认证,如嵌入式系统认证,这些认证的难度和数量可能影响专业门槛。 还需要考虑双非院校的教学资源。物联网工程作为较新的专业,可能在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上不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更多挑战,间接提高了门槛。 总结起来,物联网工程可能由于跨学科的特性和对综合技能的要求,其学习门槛更高,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由于竞争激烈和理论深度,就业和深造的门槛也不低。需要从多个维度比较,给出全面的回答。</think>以下从知识结构、技能复合度、就业壁垒等维度对物联网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对比分析: $$ \text{专业门槛} = f(\text{学科交叉度}, \text{实践设备依赖}, \text{知识更新速度}) $$ 一、**知识结构对比** | 维度 | 物联网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核心课程 | 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开发 |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 | | 交叉学科 | 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控制 | 主要聚焦计算机体系 | | 典型项目 | 智能家居系统开发(需硬件联调) | 分布式系统开发(件) | 二、**技能复合度差异** 1. **物联网工程三维能力模型**: $$ \text{能力矩阵} = \begin{cases} 硬件层:PCB设计/STM32开发 \\ 网络层:ZigBee/LoRa协议栈 \\ 应用层:Android端开发 \end{cases} $$ 2. **计科典型能力链**: ```markdown 算法能力 → 系统设计 → 工程实现 (例:LeetCode刷题 → 微服务架构 → SpringCloud实战) ``` 三、**就业市场准入门槛** - **物联网工程**: - 优势:智能硬件企业需求明确(如小米IoT部门要求掌握MQTT协议) - 挑战:需同时具备硬件调试(示波器使用)+ 云端开发能力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优势:岗位基数大(2023年Java开发岗全国存量超80万) - 挑战:算法岗学历歧视严重(双非通过率<12%) 四、**学习成本对比** $$ \begin{array}{c|c} \text{指标} & \text{物联网工程} & \text{计科} \\ \hline \text{最低设备投入} & ¥5000+(开发板/传感器) & ¥3000(笔记本电脑) \\ \text{实验容错率} & 低(硬件烧写失败即报废) & 高(件可反复调试) \\ \text{知识半衰期} & 3年(通信协议迭代快) & 5年(数据结构等基础长青) \\ \end{array} $$ **结论建议**: 1. 若倾向硬件开发,选物联网工程(需接受较高设备成本) 2. 若专注件领域,选计科(但需面对更激烈竞争) 3. 折中方案:计科专业+选修物联网课程(多数高校允许跨专业选课) 注:据2023年专业评估,头部双非院校(如杭电)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其毕业生嵌入式开发岗位匹配度已达73%,显著高于普通计科毕业生转硬件岗的成功率(不足4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