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Java运行时的数据存储机制不太懂,今天实践总结一下:
在JAVA中,有六个不同的地方可以存储数据:
1. 寄存器(register)。 这是最快的存储区,因为它位于不同于其他存储区的地方——处理器内部。但是寄存器的数量极其有限,所以寄存器由编译器根据需求进行分配。你不能直接控制,也不能在程序中感觉到寄存器存在的任何迹象。
------最快的存储区, 由编译器根据需求进行分配,我们在程序中无法控制.
2. 栈(stack)。位于通用RAM中,但通过它的“栈指针”可以从处理器哪里获得支持。栈指针若向下移动,则分配新的内存;若向上移动,则释放那些 内存。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分配存储方法,仅次于寄存器。创建程序时候,JAVA编译器必须知道存储在栈内所有数据的确切大小和生命周期,因为它必须生成 相应的代码,以便上下移动栈指针。这一约束限制了程序的灵活性,所以虽然某些JAVA数据存储在栈中——特别是对象引用,但是JAVA对象不存储其 中。
------存放基本类型的变量数据和对象、数组的引用,但对象本身不存放在栈中,而是存放在堆(new 出来的对象)或者常量池中(字符串常量对象存放在常量池中)
一般来说,基本数据类型直接在栈中分配空间,局部变量(在方法代码段中定义的变量)也在栈中直接分配空间,当局部变量所在方法执行完成之后该空间便立刻被JVM回收,还有一种是引用数据类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需要用关键字new创建出来的对象所对应的引用也是在栈空间中,此时,JVM在栈空间中给对象引用分配了一个地址空间(相当于一个门牌号,通过这个门牌号就可以找到你家),在堆空间中给该引用的对象分配一个空间,栈空间中的地址引用指向了堆空间中的对象区(通过门牌号找住址);
3. 堆(heap)。一种通用性的内存池(也存在于RAM中),用于存放所以的JAVA对象。堆不同于栈的好处是:编译器不需要知道要从堆里分配多少存储区 域,也不必知道存储的数据在堆里存活多长时间。因此,在堆里分配存储有很大的灵活性。当你需要创建一个对象的时候,只需要new写一行简单的代码,当执行 这行代码时,会自动在堆里进行存储分配。当然,为这种灵活性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代码。用堆进行存储分配比用栈进行存储存储需要更多的时间。
------存放所有new出来的对象。
4. 静态存储(static storage)。这里的“静态”是指“在固定的位置”。静态存储里存放程序运行时一直存在的数据。你可用关键字static来标识一个对象的特定元素是静态的,但JAVA对象本身从来不会存放在静态存储空间里。
------存放静态成员(static定义的)
5. 常量存储(constant storage)。常量值通常直接存放在程序代码内部,这样做是安全的,因为它们永远不会被改变。有时,在嵌入式系统中,常量本身会和其他部分分割离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将其放在ROM中
------存放字符串常量和基本类型常量(public static final)
6. 非RAM存储。如果数据完全存活于程序之外,那么它可以不受程序的任何控制,在程序没有运行时也可以存在。
------硬盘等永久存储空间
举例一:
定义一个Person类
public class Person {
int id;
int age;
//Person类的构造函数:是定义在Java类中的一个用来初始化对象的函数
public Person(int _id,int _age) {
id = _id;
age = _ag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Tom = new Person(1, 25);
Person John = new Person(2, 28);
}
}
分析在内存里的运行过程:
详细过程:
Person Tom是一个局部变量,所以在栈的内存空间里面会分配一块区域,是引用类型,里面装的是什么,我们先不管,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可以通过里面的内容找到相应的堆内存。new 一个Person,会调用它的构造方法。当调用构造方法时,方法里生成的变量是局部变量,所以在我们调用这个方法过程中,_id和_age也会在栈内存中有空间。
举例:Person Tom = new Person(1, 25);在调用构造方法时,会向里面传值,即_id的值为1,_age的值为25。new一个Person,在堆内存中new了一个实例对象,实例对象Person里有两个成员变量id和age。当调用构造方法时,会将_id和_age的值传给了id和age。方法调用完成之后,栈里面为它分配的空间全部消失。然后通过Tom里面的内容,找到这个对象。
任何一个局部变量都会分配在栈内存里面,只不过构造方法的局部变量一旦执行完成后就没了
注意:当没有指定构造函数时,编译器为类自动添加形如 类名(){ }的无参构造函数, 所以当我们没有指定构造函数时,我们可以这样写:Point p = new Point();当我们已经定义了类似于Person类的有参构造方法了,那么编译器就不会默认给我们添加无参构造方法,这时,我们再写Person Jerry = new Person();就不行。
注意:构造方法没有返回值,即使是void也不行。
举例二:
这里转载于:点击打开链接
package demo;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void study() {
System.out.println("I love study!");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
package demo;
public class Student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tudent = new Student();
System.out.println(student.getName() + ":" + student.getAge());
student.setName("John");
student.setAge(23);
System.out.println(student.getName() + ":" + student.getAge());
student.study();
Student student2 = student;
student2.setName("Jack");
student2.setAge(25);
System.out.println(student2.getName() + ":" + student2.getAge());
System.out.println(student.getName() + ":" + student.getAge());
}
}
当我们运行程序时,JVM会把Student类与StudentDemo类编译完然后加载到JVM中一个叫方法区的地方,类的成员变量与成员方法也被加载到方法区中,此时内存模型如下
可以看到study方法右边各有一个16进制的标记,而name与age变量没有,这是因为每个对象都有各自的成员变量,而类中的成员方法却可以被每个对象所共用,为了节省内存空间,JVM为方法分配了该标记(也叫内存地址)便于每个new出来的对象查找调用,接着JVM会自动寻找main方法,在栈中为main方法申请一个空间,这个过程也叫入栈,然后执行我们Student类中第5行代码
这时候,JVM在堆空间中分配一块内存给Student对象,并为其分配一个内存地址(如果对象的成员变量没有赋值,则JVM会为变量赋初始值),在栈中分配一块内存空间用于指向堆空间中的Student对象区的内存地址,此时内存模型如下:(更详细的过程看举例一)
接着看代码第8行与第9行
程序为student对象的成员变量赋值,JVM会根据student所指向的地址在堆内存中寻找Student类的变量,并为变量赋新的值
第12行
这时student对象调用study方法,JVM在栈空间中为study方法申请了一块内存空间
study方法执行完后,立即释放栈空间,代码第14行,
student2对象的引用指向了student所指向的地址
代码15与16行
为student2的变量赋值,由于student2与student指向了同一个地方,所以这时student对象中变量的值也被改变
到这,main方法中所有代码执行完毕,main方法所占用的栈空间也被回收,而堆空间等待GC回收
代码执行结果如下:
null:0
John:23
I love study!
Jack:25
Jack:25
举例三:
定义一个BirthDate类
public class BirthDate {
private int day;
private int month;
private int year;
public BirthDate(int d, int m, int y) {
day = d;
month = m;
year = y;
}
public int getDay() {
return day;
}
public void setDay(int d) {
day = d;
}
public int getMonth() {
return month;
}
public void setMonth(int m) {
month = m;
}
public int getYear() {
return year;
}
public void setYear(int y) {
year = y;
}
public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day + "-" + month + "-" + year);
}
}
定义一个Test类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void change1(int i){
i = 1234;
}
public void change2(BirthDate b){
b = new BirthDate(22, 3, 2018);
}
public void change3(BirthDate b) {
b.setDay(1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 test = new Test();
int date = 9;
BirthDate d1 = new BirthDate(7, 7, 2017);
BirthDate d2 = new BirthDate(2, 1, 2018);
test.change1(date);
test.change2(d1);
test.change3(d2);
System.out.println("date=" + date);
d1.display();
d2.display();
}
}
我们根据main()的代码一行一行的分析:
1.第1行:
这里是调用了Test的构造函数,我们并没有为其添加,这个是编译器自动添加的无参构造函数
2.第2行:
栈内存里多了一个变量date,里面装的是9。(基本类型就一块内存;引用类型两块内存)
3.第3-4行
先看d1:引用类型的变量有两块,先在栈内存中分配一块区域为d1,通过d1可以指向在堆中的内容。new一个BirthDay调用的是public BirthDate(int d, int m, int y) {}方法,这里面有三个形参,形参与局部变量同等对待,也分配在栈内存中。
栈内存的y,m,d将值传给堆内存中的day,month,year,方法调用完毕之后,为这个方法分配的所有局部变量全部消失,所以y,m,d消失。
d2同理
4.第5行:
看一下:
有一个局部变量i,所以在栈内存中有一块区域为i,i的值传的是date的值:9,开始执行这个方法,i=1234,所以此时i的值又变成了1234。当方法执行结束后,i的内存空间消失。
——>
——>
最后第5行方法调用完毕后,内存里面没有变化,但是实际上是有上述的变化的。
5.第6行:
看一下:
图1:将d1的值传过去,通过d1,可以找到堆内存中的对象。在栈内存里分配局部变量b,将d1的值传给b,也就是说通过b的值也可以找到d1的对象;
图2:执行change2里面的方法,new了一个对象(堆内存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又调用了构造方法,在栈内存中分配了三个局部变量,传值后三个局部变量消失。b的指向换了,看图2
图3:b的指向变了之后,方法调用完毕,b这个局部变量消失。所以指向这个对象的引用也消失。看图3
图4:至于这个对象消失的时间,就看GC工作的时间
6.第7行:
看一下:
图1:将b指向d2引用的对象
图2:执行方法change3()里面的内容,b.setDay这里有个局部变量d,将d的值传给b所指向的对象,同时也是d2指向的对象。
图3:将d的值传给b指向对象的day,方法执行完毕之后,局部变量d消失。同时change3的方法执行完毕后,b也就消失了,指向它的引用也消失了
7.第8-10行:
看一下:
再看一眼当时的内存:
程序运行结果:
date=9
7-7-2017
12-1-2018
举例四:
class Point {
private double x;
private double y;
Point(double x1, double y1) {
x = x1;
y = y1;
}
public double getX() { return x; }
public double getY() { return y; }
public void setX(double i) { x = i; }
public void setY(double i) { y = i; }
}
class Circle {
private Point o;
private double radius;
Circle(Point p, double r) {
o = p;
radius = r;
}
Circle(double r) {
o = new Point(0.0, 0.0);
radius = r;
}
boolean contains(Point p) {
double x = p.getX() - o.getX();
double y = p.getY() - o.getY();
if(x*x + y*y > radius * radius) return false;
else return true;
}
public void setO(double x, double y) {
o.setX(x);
o.setY(y);
}
public Point getO() { return o; }
public double getRadius() { return radius;}
public void setRadius(double r) { radius = r;}
public double area() {
return 3.14 * radius * radius;
}
}
public class TestCirc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ircle c1 = new Circle(new Point(1.0,2.0), 2.0);
Circle c2 = new Circle(5.0);
System.out.println("c1:("+c1.getO().getX()+","+c1.getO().getY()+"),"+c1.getRadius());
System.out.println("c2:("+c2.getO().getX()+","+c2.getO().getY()+"),"+c2.getRadius());
System.out.println("c1 area = "+c1.area());
System.out.println("c1 area = "+c2.area());
c1.setO(5,6);
c2.setRadius(9.0);
System.out.println("c1:("+c1.getO().getX()+","+c1.getO().getY()+"),"+c1.getRadius());
System.out.println("c2:("+c2.getO().getX()+","+c2.getO().getY()+"),"+c2.getRadius());
System.out.println("c1 area = "+c1.area());
System.out.println("c1 area = "+c2.area());
Point p1 = new Point(5.2, 6.3);
System.out.println(c1.contains(p1));
System.out.println(c1.contains(new Point(10.0,9.0)));
}
}
第1行:(中间省略了一些过程)
第2行:(中间省略了一些过程)
第3行:
(1)c1.getO()这里分配一个临时的区域指向c1中o指向的内容
(2)c1.getO().getX()
c1.getO().getY()和c1.getRadius()同理。当打印出来之后,栈内存里面的临时内存都消失,回到原样。
第4行:同理
第5、6行:简单不赘述
第7行:
看一下:
上图是setX之后。setY同理,当这个方法结束后,i,x,y在栈内存后都消失。
下面的代码不一一赘述。
结果:
c1:(1.0,2.0),2.0
c2:(0.0,0.0),5.0
c1 area = 12.56
c1 area = 78.5
c1:(5.0,6.0),2.0
c2:(0.0,0.0),9.0
c1 area = 12.56
c1 area = 254.34
true
false
举例五:static
public class Cat {
private static int sid = 0;
private String name;
int id;
Cat(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id = sid++;
}
public void info(){
System.out.println
("My name is "+name+" No."+i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Cat.sid = 100;
Cat mimi = new Cat("mimi");
Cat pipi = new Cat("pipi");
mimi.info();
pipi.info();
System.out.println(Cat.sid);
}
}
结果:
My name is mimi No.100
My name is pipi No.101
102
思考一下:
代码若是这样,打印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呢?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Cat.sid = 100;
Cat mimi = new Cat("mimi");
mimi.sid = 2000;
Cat pipi = new Cat("pipi");
mimi.info();
pipi.info();
System.out.println(Cat.sid);
}
结果:
My name is mimi No.100
My name is pipi No.2000
2001
举例六:super
class FatherClass {
public int value;
public void f(){
value = 100;
System.out.println
("FatherClass.value="+value);
}
}
class ChildClass extends FatherClass {
public int value;
public void f() {
super.f();
value = 200;
System.out.println
("ChildClass.value="+value);
System.out.println(value);
System.out.println(super.value);
}
}
public class TestInheri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hildClass cc = new ChildClass();
cc.f();
}
}
第一行:ChildClass cc = new ChildClass();
第二行:cc.f();
执行完毕后
这里省略了一些过程,根据前面的几个例子,应该都能写的出来~~
FatherClass.value=100
ChildClass.value=200
20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