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体很脆弱,会受伤,会生病,会变老,会死,还会抑郁呢。但,数字的你,理论上可以永生。”
—— 《流浪地球2》
550W上初具自我意识的Moss接触到图丫丫、获取了她携带的550A、550C关于月球发动机的信息之后,马上将过载月球发动机加入了“延续人类文明”这个元任务之中,并立开始执行,让月球改变航向,向地球冲去。逐渐接近的月球不断地改变着地球的潮汐强度,原本平静的海面变得越发凶暴残酷。
在电影的中段,纽约一号发动机所在的海域遭遇了因之而来的巨大的海啸袭击。惊天的巨浪瞬间逼近,很多人没有及时逃离的可能,尤其是行动不便、依靠轮椅的周喆直。当然,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了,大家最后安然无恙,而这得益于电影中花费大量镜头展现的那个形状很有趣的机械 —— 门框机器人。
门框机器人
这个拥有一个平平无奇、仅能准确描述外形的名字的机器人的初次登场也是平平无奇。在张鹏和刘培强进入位于加蓬的UEG联合实验基地的时候,它就只是一个安检门而已。但是很快我们对于它的印象就发生了改变:刘培强看着这个智能安检门发出感慨之时,镜头马上切换,让我们看到了它其他的无数能力之一 —— 追踪和抓捕(刘培强:“这玩意儿能动?” 张鹏:“你动它就动。”)。后面它们在海啸中的快速反应,以及协助图恒宇、马兆小队水下作业,都显示出它拥有与完全与外表和名字非常不相称的出众能力,概括而言,就是极致的模块化和智能化。
模块化的边缘计算
门框机器人在影片中展示出的无数能力,就是因为它在硬件层面和软件层面彻底实现了模块化。它的软件系统可以让它利用简单的AI判断当前环境下应当采取的行动,然后调用相对应的软件模块,由软件模块控制硬件模块实施行动;复数个门框机器人还可以联合作战,互相配合执行战术来保证高效完成任务。在这个流程之中,不管软件还是硬件都是可随时替换的,因为“替换”这个操作本身,也是交由AI判断然后执行的。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应当是有一个中枢在控制着这些门框机器人,也即云计算。中枢收集信息,进行决策,再下发指令。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想法,因为现在绝大多数的软件架构、甚至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