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SI参考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 应用层:人机交互接口
- 表示层:将逻辑语言转换为二进制
- 会话层:针对传输的每一个数据包建立一条连接----防止不同数据的相互干扰
上三层:控制层面
下四层:数据层面
- 传输层:区分流量、定义数据传输方式(TCP、UDP协议)
- 网络层:通过IP地址进行逻辑寻址(IP协议、ICMP协议)
- 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层---LLC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子层
- 物理层:定义了一些物理特性
二.TCP/IP模型:
- 应用层(应用 表示 会话)
- 端到端层(传输层)
- 互联网层(网络层)
- 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 物理层 )
三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
1.可靠性
- 确认机制:对每次接收到的数据段,都需要进行一次确认回复
- 重传机制:当一个数据段中某一个报文丢失后,会要求重新传输这个丢失的报文
- 排序机制:当一个数据段被分为多个数据包时,从不同路径传输,最终到达目的地的顺序会被打乱,所以需要重新进行排序。
- 流控机制(滑动窗口机制):通过调节窗口大小来对流量大小进行控制
2.面向连接
- 三次握手
四次挥手
3.IPv4报头格式分析
4. 抓包抓取到的ipv4详细信息:
Version(版本): 该字段长度为4比特位。标识IP报头的版本和格式,ipv4数据包的该字段设置为:0100
·IHL( Internet报头长度): 该字段长度为4比特位。它标识报头的总长度,以32比特位为一个单位,在ipv4中头部被限制为最多15个32位字。有效报头的最小值为5。即0101
·Type of Service(服务类型): 该字段长度为8比特位。被分为俩个部分,前6位被称为区分服务字段—DS字段;后2位是显示拥塞通知字段—ECN字段,用于QS。
·Total Length(总长度): 该字段长度为16比特位。它标识数据报和数据包的总长度,单位为字节。所以ipv4的数据最大为65535。
·Identification(标识符): 该字段长度为16比特位。它标识分段所属的组,所属为同一组则标识符相同。在网络层中也可把流量区分开来,用于流量分片。
·Flags(标记位): 该字段长度为3比特位。它分为三分部分,保留位(reserved bit)为0;分片位(Don`t fragent)当为1时标识未分片,0则标识被分片;更多位(more fragments)为0标识最后分段,为1标识更多分段。
·Fragment Offset(分段偏移): 该字段长度为13位比特位。用来重排序,它标识分段在当前数据包的位置,单位为字节。
·Time to Live(存活时间): 该字段长度为8比特位。在网络中标识数据包最大存活时间,用来防止路由环路,每经过一台路由器则TTL字段减去1,直到为0,此数据包直接被丢弃。其值最大为255,单位为s。然而现在路由器转发数据包都是用跳数来作为衡量单位。
·Protocol(协议): 该字段长度为8比特位。它用来标识上层协议(0—255),上图为6标识为TCP协议号。
·Header Checksum(报头校验和): 该字段长度为16比特位。 这个16位字段只对首部查错,不包括数据部分。在每一跳,路由器都要重新计算出的首部检验和并与此字段进行比对,如果不一致,此报文将会被丢弃。重新计算的必要性是因为每一跳的一些首部字段(如TTL、Flag、Offset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不检查数据部分是为了减少工作量。数据区的错误留待上层协议处理——(UDP)和(TCP)都有检验和字段。此处的检验计算方法不使用CRC。
·Source address(源地址): 该字段长度为32比特位。它标识发送者的ip地址。
·Destination address(目的地址): 该字段长度为32比特位。它标识接受者的ip地址。
·options(ip选项): 该字段长度可变。该字段提供某些控制功能,但在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这些功能。里面包括机制有松散路由,严格路由,路由记录及时间戳。
·padding(填充): 通过options字段后面补充0来补齐32位比特位,padding的和位0或者是32的倍数。
5.OSI与TCP/IP模型区别:
- 1.OSI 模型数据封装必须具有完整的封装; TCP/IP支持跨层封装
- 2.OSI 一般理论 ; TCP/IP 一般用于工业生产
- 3.OSI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TCP/IP仅仅支持IP协议栈(IPV4 IPV6)
四.UDP是一种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协议
- 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协议
- UDP----需要高速转发数据,但对数据连续完整性要求不高的场景----直播
- TCP-----在某些对数据完整性要求较高的场景----文件传输
五 .ARP : 地址解析协议
原理:根据已知的地址获得与其对应的另一种地址
- 请求数据包
- 应答数据包
- ARP请求报文---广播包(在同一个广播域)
- 交换机洪泛,当洪泛后由非目的主机接收,会直接丢弃
- 当目的主机接收时,会回复一个ARP应答报文给源主机----单播包
- ARP缓存表老化时间---180S
- 正向ARP----通过IP获取MAC
- 反向ARP----通过MAC获取IP
- 免费ARP----冲突检测/自我介绍
- 逆向ARP----帧中继网络中
- 理ARP----由网关设备代替主机查询MAC地址
六 .静态路由
由管理员手工配置的,是单向的,拓扑关系缺乏灵活性
优点:配置灵活,管理员手工配置,节省链路开销。
缺点:当拓扑发生改变时,需要管理员去每台路由器上修改路由配置。
静态路由协议只能小规模的企业网络,大型企业网络用的是动态路由协议。
建议五条以内的非直连路由用静态路由协议,五条以上的用动态路由协议。
- 协议:直连、静态、动态
- 目标/掩码、下一跳、出接口
- 协议、优先级、开销值(度量值)---->路由项的三个要素
源IP:192.168.1.1 目的IP:192.168.2.1
源MAC:A 目的MAC:B
- 设备自动发现、手工配置、通过协议学习
- 直连路由
- 双UP--->必须有IP地址
- 在华为中,规定,优先级越小,该路由条目约优
- 直连>静态>动态
- 把开销值相同的路由称为“等价路由
环回接口:LoopBack--->用于测试,代表一个大的用户网段
[Huawei]interface LoopBack 1 //进入环回接口
[Huawei-LoopBack1]display this //查看当前视图下所做过的配置
[Huawei-LoopBack1]display history-command //查看当前视图下的历史配置,最多显示十条
静态路由配置
[Huawei]ip route-static 192.168.2.0 24 192.168.12.2 //目标网段、目标网段掩码、下一 跳
[Huawei]ip route-static 192.168.2.0 24 GigabitEthernet 0/0/0 192.168.12.2
想要删除一条配置错误的命令,或者是想要取消的命令,使用undo命令进行操作
如:
undo ip route-static 192.168.2.0 24 192.168.12.2
undo ip pool 1
undo network 192.168.1.0 mask 24
如果接口IP配置错误,则可以使用新的IP直接覆盖之前错误的IP地址
如:
要求配置:192.168.1.1/24
你的错误配置:ip address 192.168.1.2 24
直接使用该命令进行覆盖:ip address 192.168.1.1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