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的目的:用最小的 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对以后的行动方针提出建议
可行性分析包含:可行性分析成本只占工程总成本5%~10%
-
技术可行性:使用现有技术能否实现新系统?
-
经济可行性:新系统的经济效益能否超过它的开发成本?
-
操作可行性:系统的操作方式在这个用户组织内能否行得通?
必要时还应该从法律,社会效益等更广泛的方面研究每种解法的可行性
可行性研究过程:
-
复查系统规模设目标:通过访问关键人员,复查资料,以对问题定义阶段书写的规模和目标报告书进一步复查确认,改正含糊不确切的叙述,清晰地描述对目标系统的一切限制和约束。该过程实质上是确保分析员正在解决的问题确实是要求他解决的问题
-
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从功能层面了解现有系统功能,画出现有系统的高层系统流程图,了解并记录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情况
-
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包含数据流图,数据字典
-
进一步定义问题:以上步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作为基础,分析员和用户一起复查问题定义,工程规模和目标。实际上,前四步构成一个循环,直到逻辑模型完全符合系统目标
-
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解法:从技术角度,操作角度,经济角度选择方案,然后为方案制定实现进度表
-
推荐行动方针
-
草拟开发计划
-
书写文档提交审查
系统流程图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
数据字典:
成本效益分析:
-
成本估计方法:
-
代码行技术
-
任务分解技术
-
自动估计成本技术
-
-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
货币的时间价值
-
投资回收期
-
纯收入
-
投资回收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