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入海底 2 年的微软数据中心浮出水面:故障率只有陆地上的 1/8,除了长点贝类和藻类完全没问题...

微软自2014年起探索水下数据中心的概念,通过在太平洋和苏格兰北部的试验,证实水下数据中心能够有效降低服务器故障率,且可能为沿海地区提供高速云服务。目前面临的挑战包括解决金属腐蚀和生物污损问题。微软正谨慎考虑水下数据中心的商业化,并探讨大规模与小型化方案的可能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点击“开发者技术前线”,选择“星标????”

让一部分开发者看到未来

转自:直观学机械、蓝点网

脑洞啊!3D打印数字式日晷,原理简单,设计巧妙

2014年微软首次提出了水下数据中心概念,当时认为这个概念有望为沿海人口提供高速云服务,并节省能源。

2015年,微软在太平洋开展为期105天的部署过程中证明了水下数据中心概念是切实可行的。

2018年,微软把一个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北部冰冷的海底。

2020年9月份,微软将沉入海底经过两年试运行的数据中心从海床上捞了回来,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评估,得出的第一个结论就是:水下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故障率比传统数据中心更低。

整个过程简单描述一下:

下水前的样子:

两年后

使用龙门起重机从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的海底吊起了“北方群岛”数据中心:

近距离能看到表面有变化:

拖到了奥克尼斯特罗姆内斯的一个码头:

数据中心外面长出了一层海藻、藤壶和海葵:

充满压载物的底座的隐蔽角落里长出来的海葵:

开始强力清洗“北方群岛”水下数据中心:

露出真容,数据中心密封前充满了干燥的氮气,将数据中心与充满压载物的底座分开来,准备运到陆地:

移除水下数据中心的管端盖板:

检查水下数据中心的内部:

从水下数据中心移除一台服务器,研究人员将对该服务器进行分析,帮助查明水下数据中心中服务器的可靠性为何比陆地同样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高8倍。

开始移除12个服务器机架和相关的冷却系统基础架构:

微软表示,目前微软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解决金属舱体腐蚀和生物污损问题,毕竟长期放在海水里金属会被慢慢腐蚀从而影响数据安全。

首先,当然是保持数据中心大型钢容器内部的干燥;其次是找出利用周围海水冷却内部服务器的最佳方法;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会不可避免地粘在水下容器上的藤壶及其他海洋附着生物。

目前,Ben Cutler表示水下数据中心已经迈过了科学实验的阶段,但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设计一个大的水下数据中心还是小的水下数据中心?

另外,对于水下数据中心何时能商业化,微软表示将持谨慎态度,且也有信心证明这个想法的最终价值。

@科学探索猫专门做了一期视频探讨:微软为何将数据中心放在海底?挺有意思,一起看看:

希望能够出现更多这些看似荒谬无稽实则效果卓群的数据存储方式。毕竟如今社会飞速发展,数据化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数据意味着越来越大的负载,只有出现更多稳定长效的贮藏方式,才能对数据的维护和留存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未来人类文明的传承也是重要的一步。

顺便吹波牛B,谢谢各位。

END


最近写了一套 6000 页的 Java 学习手册,以及珍藏四本 Java 人必读4大神器,分享到知乎已经 3 万赞了!
整个资料包内容专注 Java技术,包括 Spring、Spring Boot/Cloud、Dubbo、JVM、集合、多线程、JPA、MyBatis、MySQL、大数据、Nginx、Git、Docker、GitHub、Servlet、JavaWeb、IDEA、Redis、算法、面试题等相关内容。图文并茂,附有源码,还送一波电子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每篇文章图文并茂,附有源码。还有电子书合集

如果你想获得完整PDF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扫码加助理微信进群,内推和技术交流,大佬们零距离

好文点个在看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