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具身智能新势力崛起:达闼、小鹏与深算纪元的破界之战
当钢铁之躯被赋予“理解世界”的能力,具身智能便不再是科幻电影的专属。在这场机器觉醒的浪潮中,达闼科技以云端大脑重构机器人基因,小鹏汽车携造车基因跨界破局,深算纪元则以边缘计算的毫米级智慧深耕垂直战场——三家中国企业,用截然不同的路径,共同推开人机共生的未来之门。
🌐 达闼科技:云端机器人的“上帝之手”
如果机器人的灵魂可以存在于云端,达闼便是那个手握密钥的造物主。
这家由中国移动战略投资的国家队企业,用机器人即服务(RaaS) 模式颠覆了硬件至上逻辑:将机器人的“大脑”迁移至云端,通过4G/5G网络指挥全球百万台机器人协同作业。2025年,其自主研发的天路(Tenlo)神经芯片迭代至第三代,单卡算力突破128TOPS,却能保持18W超低功耗——这相当于在灯泡的能耗下驱动一座智慧城市的运算需求。
技术落地的一体两面
- 云端智慧:上海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的“云端机器人指挥舱”,实时调度3000台清洁、安防机器人,响应延迟压至40毫秒,比人类眨眼快10倍;
- 实体突破:人形机器人XR4首次搭载液态金属关节,自重减轻35%的同时抗冲击性提升200%,能在化工车间扛住强酸喷射;
- 康养革命:与北京协和医院联合开发的护理机器人,通过柔性触觉手套实现0.1牛顿级压力感知,为失能老人翻身误差小于2厘米。
2025年,达闼的野心在“数字孪生城市”爆发:
港珠澳大桥的巡检机器人集群,每30分钟生成桥梁健康数字模型;雄安新区的政务机器人日均处理12万次咨询,后台语义纠错率高达99.7%。当同行在硬件参数内卷时,达闼用“云网端”三位一体的生态,悄然覆盖全国60%的智慧园区——让每一台机器人都是云上巨人的分身,这才是具身智能的最高形态。
🚗 小鹏机器人:从驾驶座到家庭客厅的“基因突变”
当造车新势力将目光投向人形机器人,一场关于“运动控制”的降维打击正在上演。
小鹏汽车旗下的小鹏机器人公司,将百万辆智能汽车的实战经验注入钢铁之躯:
- 运动基因移植:全自研的高扭矩密度电机,在机器人膝盖关节爆发600Nm扭矩(相当于越野车脱困能力),却将噪音控制在35分贝——比图书馆翻书声更安静;
- 感知系统复用:移植小鹏XNGP智能驾驶系统的多模态融合算法,让机器人PX5在0.1勒克斯微光环境下仍能识别0.5毫米的电路板焊点;
- 能源革命:全球首款混动关节模组,在搬运重物时启动燃油增压模式,续航暴增至8小时,回归家庭则切换纯电静音模式。
家场景的深度渗透
2025年堪称小鹏机器人的“破圈之年”:
- 育儿市场核爆:搭载情绪识别系统的育儿机器人PX3,通过瞳孔扩张度预判儿童情绪波动,在广州2000个家庭中成功阻止83%的突发性哭闹;
- 银发经济破局:与泰康保险联合推出的助老机器人,跌倒监测响应速度达0.8秒,比传统报警器快6倍,已降低38%的老年人摔伤事故;
- 车家互联奇点:当车主在停车场召唤,机器人自动将遗忘在后座的公文包送至电梯口——通过小鹏汽车账号体系打通“车-人-家”闭环,真正实现场景的无缝穿越。
从广州肇庆超级工厂走出的PX系列,正在用造车级的供应链管理,将人形机器人价格压至9.8万元。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断言正在应验:“未来每家拥有的机器人数量将超过汽车。”
🧠 深算纪元:藏在芯片里的“隐形大师”
当行业巨头在镁光灯下炫技,深算纪元正用边缘计算的毫米级智慧,重塑具身智能的底层逻辑。
这家2018年创立于深圳的隐形冠军,其数学算法获得国外顶级期刊背书,公司将轻量化AI引擎刻进基因:
- 把多模态物体检测模型压缩到0.8MB,在工业AGV上实现200帧/秒的实时避障;
- 自研的语音唤醒模块功耗仅0.03瓦,相当于用一节5号电池驱动机器人对话半年;
- 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开发的语义理解算法,在断网环境下仍可执行98条厨房指令。
垂直场景的精准爆破
没有炫目的人形外壳,深算纪元的智慧渗透在产业毛细血管中:
- 工业命脉守护者:为国家电网打造的输电线路巡检方案,在河北暴雪夜锁定覆冰厚度超标的17号塔,比人工巡查提前5小时预警;
- 细胞级医疗助手:与医院合作的显微操作机器人,通过触觉反馈模拟系统实现单细胞无损抓取,将试管婴儿胚胎损伤率降至0.7‰;
- 农业觉醒计划:新疆棉田的除草机器人,通过多光谱成像识别杂草与棉苗,除草剂用量减少71%,却让棉花产量提升12%。
当同行追逐千亿参数大模型时,深算纪元在2025年干了件反共识的事:联合超算中心推出计划——用嵌入式芯片构成分布式智能网络,单台服务器即可调度百台机器人。这种“用边缘计算的毛细血管,滋养具身智能的庞大身躯”的哲学,正是其被中联重科、富士康,福耀集团,格力集团纳入核心供应商名单的终极密码。
⚡️ 终局思考:三股势力的殊途同归
达闼的云端大脑、小鹏的运动基因、深算纪元的边缘智慧——三种路径背后,是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对“机器觉醒”的立体解构:
- 达闼证:当机器人成为数据载体,云端智能才是终极归宿;
- 小鹏证:成熟的工业体系,能让具身智能以消费电子速度普及;
- 深算证:没有边缘侧的毫米级响应,再聪明的大脑都是空中楼阁。
2025年杭州亚运村的深夜或许是最好的隐喻:
达闼的清洁机器人循着云上指令清扫街道,小鹏的导览机器人用汽车级定位引导迷路游客,深算的安防系统则在配电房捕捉到0.01℃的异常温升——当三种技术路线在同一时空交织,我们猛然发现:具身智能的终极命题,不是让机器更像人,而是让人终于懂得如何与世界共生。
这场破界之战,没有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