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GenerativePre-TrainedTransformer)
提到GPT模型,就不得不说众所周知的ChatGPT模型,ChatGPT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18年,当时OpenAI发布了第一代GPT模型,即GPT-1,该模型采用Transformer结构和自注意力机制,能够生成自然流畅的文本。GPT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多个版本更替,从最早的GPT-1、到GPT-2、GPT-3,再到InstructGPT、GPT-3.5系列、ChatGPT、GPT-4等,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历多年的技术迭代和积累,到ChatGPT出来的时候,终于惊艳了大众。
——全文两万多字,建议先收藏,方便后续查阅!

ØGPT-1
初代模型GPT-1是OpenAI基于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对于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的探索和实践。在GPT-1发布之前,OpenAI的研究人员已经探索了不同类型的神经网络结构,如LSTM(长短时记忆)和GRU(门控循环单元)等,来处理自然语言任务。但是,这些模型在处理长文本序列时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等问题。
后来OpenAI的研究人员在GPT-1中引入了Transformer模型,这是一种全新的神经网络结构,可以更好地处理长文本序列。Transformer模型由多个“自注意力层”(Self-AttentionLayer)构成,每个自注意力层可以捕捉文本序列中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想要了解关于Transformer更加详细的内容,可以前往之前关于Transformer的专题文章。
GPT-1在预训练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语料库,从而可以学习到语言中的规律和模式。然后,在具体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GPT-1可以通过微调(Fine-tuning)来适应不同的任务。

GPT-1的原始论文是“Improving Language Understanding by Generative Pre-Training”(《通过生成式预训练提高语言理解能力》),于2018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该论文由OpenAI的研究人员撰写,其中的作者包括了Alec Radford, Karthik Narasimhan, Tim Salimans, Ilya Sutskever等人。
GPT-1的出现是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深度学习领域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次研究和开发,通过引入全新的Transformer模型,以及大量预训练和微调的过程,来提高模型对于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的理解和生成能力。

1、GPT模型的技术原理
1)Transformer架构
Transformer模型是一种革命性的深度学习架构,专为自然语言处理任务而设计。它在2017年由Vaswani等人提出,其突出特点在于完全摒弃了传统循环神经网络(RNN)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结构,而是采用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前馈神经网络架构,以极高的效率实现了文本序列的建模和处理。

Transformer模型的核心结构由编码器和解码器构成,分别用于处理输入文本和生成输出文本。每个编码器和解码器由多个相同的“注意力头”(self-attentionhead)组成,这些头允许模型关注输入序列中不同位置的信息,从而捕获上下文依赖关系。
自注意力机制是Transformer模型的灵魂所在。在自注意力中,输入序列中的每个元素都与其他元素进行关联,以计算出加权的上下文表示。这种机制使得模型能够在不受限于固定窗口大小的情况下,捕捉长距离的依赖关系,从而在处理长文本序列时表现出色。
此外,Transformer还引入了“多头注意力”机制,即在不同注意力头中使用不同的线性变换来学习不同特征表示。这有助于模型更好地捕获不同层次的语义信息。

在模型的训练过程中,输入文本首先经过嵌入层,将词汇映射为实数向量,然后通过多层编码器进行特征提取。解码器同样由多层自注意力和前馈神经网络组成,用于生成目标序列。
Transformer模型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和多头注意力机制,实现了对文本序列的高效建模和处理。其革新性的结构在机器翻译、文本生成等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该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想要了解更多关于Transformer的信息,可以翻看之前的专题文章。
2)预训练与微调
当讨论GPT-1的预训练与微调时,我们可以更详细地了解这两个关键步骤,以及它们如何相互配合以构建一个强大的语言模型。
预训练(Pre-training)阶段:预训练是GPT-1的核心,它在大规模无标签文本语料库上进行。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使模型学会理解语言的各种层面,包括词汇、句法和语义,以及词汇之间的关联。这是通过自监督学习来实现的,即模型通过自己预测句子中的下一个词来学习。GPT-1的预训练任务可以概括为“掩码语言建模”(MaskedLanguageModeling)。在这个任务中,输入的句子中的某些词汇会被遮蔽,而模型需要预测这些遮蔽词的正确词汇。预训练的步骤如下:

A.嵌入层(EmbeddingLayer):
将输入的词汇转换成向量表示,以便模型可以理解和处理它们。
B.多层Transformer编码器:
这是GPT-1的核心部分。它由多个编码器组成,每个编码器包含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神经网络。这些编码器一层一层地对输入进行处理,以获取丰富的上下文信息。
C.遮蔽语言建模任务:
在这个任务中,模型会随机选择句子中的一些词汇并将其遮蔽。然后,模型根据上下文预测被遮蔽的词汇。通过这个任务,模型学会了理解文本中的词汇关系和上下文。
微调(Fine-tuning)阶段:在预训练阶段完成后,GPT-1进入微调阶段,以便在特定任务上表现出色。这个阶段需要有标注的数据,用于训练模型以适应特定的任务,如文本分类、生成等。微调的步骤如下:

A.任务特定数据准备:
收集并准备与特定任务相关的有标注数据。例如,如果要进行情感分析任务,就需要有带有情感标签的文本数据。
B.添加任务特定头部:
在预训练的GPT-1模型之上,添加一个任务特定的头部(task-specifichead)。这个头部是一个额外的神经网络,用于根据任务需求对模型进行微调。
C.微调训练:
使用任务特定的数据,通过反向传播和梯度下降等方法,调整模型的参数,使其在特定任务上表现更好。
通过预训练和微调的结合,GPT-1能够在广泛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表现出色。预训练使得模型具备了通用的语言知识,而微调使其能够根据特定任务的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实现高性能的表现。这种预训练和微调的策略也在后续的GPT系列模型中被广泛采用。
3)掩码语言建模
GPT-1(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1)的掩码语言模型是其预训练阶段中的关键任务之一,用于使模型能够理解和建模文本中的词汇关系、语法结构和上下文信息。掩码语言模型任务是通过对输入文本中的一些词汇进行随机遮蔽,然后要求模型预测这些被遮蔽的词汇,从而训练模型的上下文理解能力。

具体来说,掩码语言模型任务的步骤如下:
A.输入文本编码:
首先,将输入的文本序列(例如一个句子)中的每个词汇都转换成嵌入向量。这些嵌入向量反映了词汇的语义信息,并作为模型的输入。
B.随机遮蔽词汇:
在输入文本中,随机选择一些词汇进行遮蔽。遮蔽通常通过将被选中的词汇替换为一个特殊的标记(通常是 "[MASK]")来实现。这些被遮蔽的词汇将成为模型预测的目标。
C.模型预测:
对于每个被遮蔽的词汇,模型需要根据上下文来预测正确的词汇。模型通过输入其他词汇的嵌入向量,并在遮蔽的位置上输出一个向量。然后,将这个输出向量与词汇表中的所有词汇进行比较,以确定最适合的预测。
D.计算损失:
为了训练模型,需要计算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被遮蔽词汇之间的差距。通常使用交叉熵损失来衡量预测的准确性。这个损失被用于调整模型的参数,以使模型的预测逐渐逼近实际的被遮蔽词汇。
通过掩码语言模型任务,GPT-1模型在预训练阶段获得了广泛的语言知识。它不仅学会了词汇的语义表示,还理解了词汇之间的关联和上下文信息。这使得GPT-1在接下来的微调阶段和特定任务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展现出出色的性能。掩码语言模型任务的设计使得GPT-1能够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显著的成就。
4)无监督学习
GPT-1(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1)的核心特点之一是其无监督学习方法,这使得它能够在大规模文本数据上进行自我训练,从而获得丰富的语言知识。无监督学习意味着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不需要标注的目标,而是从输入数据中自行学习。以下是GPT-1中的无监督学习的详细介绍:

A.自我监督任务:
GPT-1通过设计自我监督任务,让模型在没有明确的标签或目标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掩码语言建模(Masked Language Modeling,MLM)。在这个任务中,GPT-1将输入的文本序列中的一些词汇进行随机遮蔽,并要求模型根据上下文来预测这些被遮蔽的词汇。通过这个任务,模型需要学会理解词汇的语义和上下文关系,以便能够准确地预测被遮蔽的词汇。
B.嵌入层和Transformer结构:
在无监督学习中,GPT-1首先通过嵌入层将输入文本中的词汇转换为向量表示。这些向量表示捕捉了词汇的语义信息。然后,GPT-1使用多层Transformer结构对输入文本进行处理。每个Transformer编码器包括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神经网络,允许模型在不同层次捕捉文本的特征和上下文关系。
C.逐层表示:
GPT-1的每一层都会将前一层的输出作为输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特征提取。这样,模型逐渐在不同层次上理解输入文本的不同特征,从低级的词汇信息到高级的语义信息。
D.无监督预训练和微调:
在无监督学习阶段,GPT-1首先进行大规模的预训练,以获取通用的语言知识。然后,在特定任务上进行微调,以使模型适应特定任务的要求。微调可以是有监督的,但在GPT-1的整个框架中,无监督预训练的阶段对于模型性能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无监督学习,GPT-1在大量的文本数据中进行自我学习,使其具备了丰富的通用语言知识。这种通用性使得GPT-1能够在各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表现出色,无需在每个任务上重新训练。这种预训练和微调的策略使得GPT-1成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突破。
2、GPT模型的结构组成
解码器架构:GPT-1(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1)是基于Transformer解码器架构的语言模型(Decoder-only),其解码器部分在文本生成和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解码器是GPT-1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将模型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可读的文本输出。

GPT-1的解码器结构如下:
A.多层Transformer解码器:

本文介绍了GPT系列模型的发展,从GPT - 1到GPT - 4,阐述了其技术原理,如Transformer架构、预训练与微调等。还介绍了LLaMA、ChatGLM等模型,以及谷歌、DeepMind等推出的其他大模型,指出未来专用大模型发展前景好,通用模型应用比例或下降。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9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