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说Ⅲ】谢娟英教授:基于深度学习的野外环境下蝴蝶物种自动识别

谢娟英教授分享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野外环境下蝴蝶物种自动识别技术。这一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蝴蝶种类和数量是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目前识别方法依赖昆虫学家,费时费力。深度学习方法旨在解决蝴蝶拟态、翅膀遮挡和野外标签获取等挑战,以实现高效自动识别。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欢迎来到2022 CCF BDCI 大咖说系列专题报告

听顶级专家学者围绕特定技术领域或选题,讲述自身成果的研究价值与实际应用价值

便于广大技术发烧友、大赛参赛者吸收学术知识,强化深度学习

每周一、三、五,「大咖说」与你相约“一碗数据汤”~

本期大咖

谢娟英,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工学博士,农工党陕西省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Health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Systems》副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编委。CCF高级会员,CAAI会员,CAA会员。CCF传播大使,CCF女工委委员,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学等专委委员,知识工程与分布智能、智能服务专委常委。发表论文80余篇,入选ESI前1%高被引文、领跑者F5000高被引论文,《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热点论文,《智能系统学报》优秀论文。出版专著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优秀审稿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杰出编委等。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研究方向: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

分享主题:基于深度学习的野外环境下蝴蝶物种自动识别

蝴蝶与植物是密切相关的,蝴蝶幼虫阶段比较专一性地寄生于一定植物,有些是重要农、林业害虫,但大多数蝴蝶可以作为环境指示昆虫,其种类和数量是判断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质量的指标。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19年,“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因此,识别生态环境中的蝴蝶种类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有重要意义。

关于蝴蝶自动识别的研究现状,蝴蝶种类全世界大约有18,000多种,中国的蝴蝶种类约有1,200种。而昆虫学家,一般先到野外采集蝴蝶并做成标本,昆虫学家们鉴别蝴蝶的依据有蝴蝶翅膀背、腹面的花纹、颜色和图案。但这种做法非常费时费力,且非常依赖于昆虫学家的能力,所以我们期待通过野外环境下拍摄的照片进行蝴蝶种类的自动识别,便于环境检测。在2018年前,基于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蝴蝶自动识别研究基本是使用蝴蝶标本照片,一张照片只有一种蝴蝶,但研究时涉及的蝴蝶种类较少,而且蝴蝶与植物、鱼等大类间的分类不同,很少有对蝴蝶大类内的蝴蝶种类的识别。

野外环境下蝴蝶自动识别有三个挑战:蝴蝶拟态使位置检测困难,翅膀遮挡使特征提取困难,野外环境使标签获取困难。

如何破解这些困难与挑战?戳视频,立即进入谢老师专属课堂,一起感受技术破局的魅力!

【大咖说Ⅲ】谢娟英教授:基于深度学习的野外环境下蝴蝶物种自动

希望大家听完老师的分享,能学以致用,应用到竞赛中打怪升级、实操进阶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