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通信原理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网络协议。两台计算机通信需要连接Internet上。
osi七层协议。互联网协议按照功能不同分为osi七层或tcp/ip五层或tcp/ip四层。
1,物理层
物理层将孤立的计算机连接起来。通过光缆,电缆,双绞线,无线电波。
物理层功能:主要是基于电器特性发送高低电压(电信号),高电压对应数字1,低电压对应数字0.
2,数据链路层(对电信号进行分组)
数据链路层由来:单纯的电信号0,1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规定电信号多少位一组,每组什么意义。
数据链路层功能:定义了电信号的分组方式。
以太网协议:早期的时候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分组方式,后来形成了统一的标准,即以太网协议ethernet。
一组电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包,叫做“帧”。
每一数据帧分成:报头Head和数据data两部分。
head包括:(固定18个字节)
发送者/源地址,6个字节
接收者/目标地址,6个字节
数据类型,6个字节
data包括:(最短46字节,最长1500字节)
数据包的具体内容
head长度+data长度=最短64字节,最长1518字节,超过最大限制级分片发送。
mac地址:
物理地址。
head中包含的源和目标地址由来:ethernet规定接入internet的设备必须具有网卡,发送端接收端的地址便是指网卡的地址,即mac地址。
mac地址: 每块网卡出厂时都被烧制上一个世界唯一的mac地址,长度为48位2进制,通常由12位16进制数表示(前六位是厂商号,后六位是流水线号),即上图的物理地址。
广播:有了mac地址同一网络内的两台主机就可以通信了(一台主机通过arp协议获取另外一台主机的mac地址)。以太网采用最原始的方式“广播”进行通信。
3,网络层
IP协议:
一个ip地址通常4段十进制的数组成。
以太网头 ip头 ip数据
ARP协议:
计算机通信基本靠广播的方式,所有上层的包都要封上以太网头。然后通过以太网协议发送。在计算机 发包时,获取目标主机的mac,需要arp协议。
发包分为三步:1,计算是否在一个广播域,根据ip进行计算。
2,
4,传输层:
网络层的ip用来区分子网,以太网层的mac用来找到主机。通过ip和mac找到一台特定的主机,如何标识这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答案就是端口,端口即应用程序与网卡关联的编号。
传输层功能: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
补充:端口范围0-65535,0-1023为系统占用端口。
做云计算需要许多底层协议。
tcp协议:
可靠传输,TCP数据包没有长度限制,理论上可以无限长,但是为了保证网络的效率,通常TCP数据包的长度 不会超过IP数据包长度,以确保单个数据包不必再分割。
以太网头 ip头 tcp头 数据
udp协议:
不可靠传输,“报头”部分一共只有8个字节,总长度不超过65533字节,正好放进一个ip数据包。
以太网头 ip头 udp头 数据
socket抽象层
5,应用层:
每层运行常见物理设备:
传输层:四层交换机,四层的路由器
网络层: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数据链路层:网桥,以太网交换机,网卡
物理层:中继器,集线器,双绞线
总结:计算机分为两套系统:a,硬件系统 b,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运算器,控制器称为CPU
内存:基于电方式工作,速度快,临时保存数据。
硬盘:基于磁的方式工作,速度慢,永久保存数据。
软件系统:1,系统软件 ,2,应用软件
系统启动流程:bios-->找到启动介质-->把系统加载到内存-->cpu执行。
鼠标触发启动应用程序。
计算机硬件: 点击打开链接
计算机发展史:点击打开链接
计算机操作系统:点击打开链接
网络分类:局域网,广域网。
传输介质:有线网,光纤。
二,常用DOS命令
查看ip:ipconf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