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相等的对象可能会有相同的hashcode吗?
答案是有可能
在产生 hash 冲突时,两个不等的对象就会有相同的 hashcode 值。
两个不相等的对象可能会有相同的 hashCode。在Java中,hashCode() 方法是 Object 类的一个方法,它返回对象的哈希码值,这是一个整数。这个哈希码值用于通过哈希表(如 HashMap, HashSet, Hashtable 等)这样的数据结构来优化对象的存储和检索。
哈希码的设计初衷是尽量减少不同对象产生相同哈希码的情况(即哈希冲突),但并没有要求不同的对象必须有不同的哈希码。实际上,由于哈希码是一个整数,而整数类型的范围是有限的(在Java中,hashCode() 方法返回的是 int 类型,其范围是从 Integer.MIN_VALUE 到 Integer.MAX_VALUE),因此当对象的数量非常多时,哈希冲突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Java的 hashCode() 方法设计原则是:相等的对象必须产生相同的哈希码,但不相等的对象不保证产生不同的哈希码。这意味着,如果你有两个不相等的对象,它们有可能产生相同的哈希码。
因此,在使用哈希表这样的数据结构时,除了检查哈希码是否相同外,还需要通过 equals() 方法来确保两个对象实际上是相等的。这就是为什么在覆盖 hashCode() 方法时,通常也需要覆盖 equals() 方法,并且保证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即如果两个对象相等,则它们的哈希码也必须相等;反之则不一定成立)。
处理方式
1、双重 hash 法(也叫再 hash)
双重 hash 法:当有多个不同的 hash 函数,并产生冲突时,可使用第二个、第三个…等(后面的) hash 数计算地址,直到没有冲突。
2、拉链法
拉链法:每个 hash 表节点都有一个 next 指针,当有多个 hash 表节点时,可用 next 指针构成一个单向链表,被分配到同一个索引的多个节点可用这个单向链表进行存储。
3、开放定址法
开发定址法:一旦发生冲突,就会寻找下一个空的散列地址,只要散列表足够大,空散列地址总可以找到并将其记录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