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激变换器环路设计】

反激变换器介绍

单端反激变换器是由Buck-Boost拓扑衍生而来,反激变换器在开关管开通时电感(反激中的变压器类似于储能电感)储存能量,在开关管关断时向负载输出能量。
反激变换器具有电路简单,效率较高,电压输出纹波大等特点,在低于150W的小功率场合得到广泛应用,在手机充电器,小功率砖式电源经常可看到它的身影。

单端反激变换器简略框图:
Alt

反激变换器工作模式

反激变换器主要有以下两种工作模式:

  1. DCM ,即电流不连续工作模式,此时的原边电流为三角波,在开关管断开时将能量完全传递到输出。
  2. CCM,即电流连续工作模式,此时的原边电流为梯形波,在开关管断开时将电感储存的一部分能量传递到输出。

两者的初次侧电流波形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比于CCM,DCM具有以下不同:
4. 更低的初级侧电感,更大的峰值电流,更大的整流管的峰值电流
5. 整流管无反向恢复损耗,开关管损耗更小
6. 更大的输入、输出电容
7. 无RHP右半平面零点(可以忽略,将RHPZ推到更高的频率)
8. 电磁干扰或许增加
9.

在实际中,较小功率的损耗主要是开关损耗,一般选择DCM,在较大功率的损耗是通态损耗,一般选择CCM。

单端反激变换器功率级传函

在反激变换器中,控制方式主要为电流模式,相比与电压模式,电流模式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更好的稳定性,环路补偿也较为简单。
下图为反激峰值电流控制原理,在后文中,Vc即为VF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CM的传函

对于传函的推导在此就不赘述了,许多书籍中都有详细的介绍,推荐张卫平老师的《开关电源的建模与控制》
忽略斜坡补偿,从控制Vc到输出的传函如下所示:

G ( z ) = V o ( s ) V F B ( s ) = G v × 1 + s ω z 1 + s ω p . G(z) =\frac{V_o(s)}{V_{FB}(s)}=G_v\times\frac{1+\frac{s}{\omega_z}}{1+\frac{s}{\omega_p}}. G(z)=VFB(s)Vo(s)=Gv×1+ωps1+ωzs

评论 1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