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一篇文章写了在
Android中利用SharedPreferences保存数据,SharedPreferences在保存数据的时候主要是保存一些应用程序的设置信息或者少量的用户信息,并且是以key-value形式保存的String类的信息,比较有局限性。比如你需要保存从网络获取的图片到本地作为缓存数据,并且数量比较大,SharedPreferences就不能满足你的需求了,这个时候就要用到基本上所有平台都会用到的文件保存。
Android中以文件形式把数据保存到磁盘上与其他平台基本上都是类似的,本篇文章将会介绍如何利用java.io.Files的API函数进行文件的读写操作。
选择内部存储还是外部存储:
所有的Android设备有两个文件存储区域:“内部”和“外部”存储。这些名字来自Android的早期,那时大多数设备提供了内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内存),加上一个可移动的存储介质如micro SD卡(外部存储)。现在的Android设备基本上内置的存储空间都很大,比如16g或者32g,这里的16g和32g是指的总共磁盘大小,相当于你新买的电脑一块崭新的硬盘。在手机出厂的时候会在这块磁盘上烧上android系统,android系统会把整个磁盘进行分区,一部分提供给android系统存放系统文件使用,类似windows的系统盘,但是要比windows上权限严格的多,用户是不能随意访问这部分文件的(root除外),这一部分叫做内部存储,剩余的部分用户可以自由使用,手机连上电脑时查看到的也只是这部分文件,叫做外部存储,相当于windows上的其他磁盘(比如D盘),当然有的用户又添加了一张micro-SD卡,这部分也算做外部存储,相当于windows上的外接硬盘吧。
内部存储和外部存储是有区别的,在利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他们各自的特点:
内部存储:
- 始终存在可用;
- 保存的文件默认只能被保存文件的app访问,各个应用之间不可以彼此访问,只能访问自己保存的文件。
- 当应用被卸载的时候应用保存的文件会被完全清除掉;
- 如果你想要保存的文件很安全,不会被用户和其他应用读取到,那么你可以选择内部存储这种方式。
外部存储:
- 不一定存在,比如有的手机出厂是只有内部存储,没有外部存储,用户自己又没有安装micro-SD卡,这时外部存储是不可用的;
- 读写完全开放的,所以你保存的数据可能会被用户和可其它程序读取;
- 卸载应用时只会删除通过getExternalFilesDir()获取到的目录文件;
- 如果你的文件没有必要控制访问权限,可以允许其它应用或者用户查看,那么外部存储是不错的选择;
注:在默认情况下应用程序安装到内部存储,您可以指定android:installLocation属性在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这样你的应用程序可以安装在外部存储器。对于用户来说有这个安装选项非常实用,当一些应用程序非常大,内部存储空间不足的时候用户可以把应用安装到外部存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