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对相邻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顺序相反则进行交换,这样,每一趟会将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浮”到顶端,最终达到完全有序。若原数组本身就是有序的(这是最好情况),仅需n-1次比较就可完成;若是倒序,比较次数为 n-1+n-2+...+1=n(n-1)/2,交换次数和比较次数等值。所以,其时间复杂度依然为O(n2)。
package com.algorithm.sort;
/**
* 冒泡排序
*/
public class Bubl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19,2,3,90,67,33,-7,24,56,34,5};
bubbleSort(a);
for(int num:a){
System.out.print(" "+num);
}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i; j++) {
int temp;
if (arr[j] > arr[j + 1]) {
temp=arr[j];
arr[j]=arr[j+1];
arr[j+1]=temp;
}
}
}
}
}
快速排序(寻找基数下表位置+分治思想+递归):
快速排序采用的思想是分治思想,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分治的思想。分治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规模为N的问题分解为K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相互独立且与原问题性质相同。求出子问题的解,就可以得到原问题的解。下面这张图会说明分治算法是如何进行的:将cn分成了两个cn/2,转而分成了cn/4,cn/8......我们通过这样一层一层的求解规模小的子问题,将其合并之后就能求出原问题的解。
基本思想就是:在待排序的序列中选取一个值作为一个基准值,按照这个基准值得大小将这个序列划分成两个子序列,基准值会在这两个子序列的中间,一边是比基准小的,另一边就是比基准大的。这样快速排序第一次排完,我们选取的这个基准值就会出现在它该出现的位置上。这就是快速排序的单趟算法,也就是完成了一次快速排序。然后再对这两个子序列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排序,直到只剩下一个元素或者没有元素的时候就停止,这时候所有的元素都出现在了该出现的位置上。
步骤:
1.设定一个基数,例如取数组下表为0即low对应的数值,将该基数存放temp 中,目的是寻找该数在整个序列中对应的位置;
2.将基数和该数组最高位置即high对应的数值比较,如果high对应数值大于等于该基数,high--,即缩小该基数下表的范围;如果high对应数值小于该基数,将low对应的数值赋值给high位置对应的数;
3.按照2步骤移动low的位置,直到low==high,即该基数的位置下表为low,返回。
4.以上述low为中间节点,将数组分成两个数组,分别使用上述方法递归。
快速排序Java实现:
package com.algorithm.sort;
/**
* 快速排序
*/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19,2,3,90,67,33,-7,24,56,34,5};
quicksort(a,0,a.length-1);
for(int num:a){
System.out.println(" "+num);
}
}
private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int low,int high) {
if (low<high) {
int mid = getMid(a, low, high);
quicksort(a,0,mid-1);
quicksort(a,mid+1,high);
}
}
private static int getMid(int[] a, int low, int high) {
int temp=a[low];
while (low<high){
while (a[high]>=temp&&low<high){
high--;
}
a[low]=a[high];
while(a[low]<=temp&&low<high){
low++;
}
a[high]=a[low];
}
a[low]=temp;
return low;
}
}
链接:https://blog.youkuaiyun.com/payshent/article/details/6087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