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代码复用性的建议

在企业级应用开发中,代码的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复用性好的代码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也是一种很好的编程习惯,那么有哪些方式可以提升代码的复用性呢? 本文将会简要分享一些开发经验。

1、微服务的理念:面向接口编程

首先,作为微服务架构下的开发,肯定是有一个面向接口的思维,微服务的理念就是不同的服务组件之间依靠接口通讯,那么接口的好处是什么呢,这一点我相信学习过Java的朋友都会有了解的,接口是实现Java多态的一种方式,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所以在开发中接口的利用是提升代码复用性的一个利器,因为接口的应用是很基础的应用了,所以这里不作赘述。

2、常量接口

常量接口就是在一个接口中定义常量,在代码中使用接口加常量名的方式来获取常量值。

例如:项目中多处地方用到“中国”这个字符串,比如是否是中国的判断,如果全在代码中写死,用“中国”.equals来判断,那么如果后期想要把中国换成“中国人民共和国”,那么就需要每个用到这的地方都改,这样的代码质量很低,后期维护也很让人头疼,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写一个常量接口:

/**
 * 常量接口
 * @author Coder_gasenwell
 * @since 2020/04/15
 */
public interface Constant {
    String CHINA = "中国";
}

然后再方法内具体使用方式: 

import cn.com.ecarx.oms.util.Constan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annotation.Transactional;
@Transactional
@Service
public class TestServiceImpl implements Test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testData() {
        if (Constant.CHINA.equals("XX")) {//Constant.CHINA拿到的就是接口中定义的"中国"
            //内容
        }
    }
}

这样一来,如果要把“中国”改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只需要改动这个常量接口,代码质量将会提高。

3、枚举类

枚举类跟常量接口有些类似,功能更强大,这里不做过多介绍,直接上代码,一看便知怎么用:

/**
 * 枚举类
 * @author Coder_gasenwell
 * @since 2020/04/15
 */
public class DictEnum {
    public enum Status {//状态枚举
        STATUS_PENDING("0", "待审核"),

        STATUS_EFFECT("1", "生效"),

        STATUS_INVALID("2", "失效");

        private String code;
        private String name;

        Status(String code, String name) {
            this.code = code;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ring getCode() {
            return code;
        }

        public void setCode(String code) {
            this.code = cod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

取值: 

String code = DictEnum.Status.STATUS_PENDING.getCode();
String name = DictEnum.Status.STATUS_PENDING.getName();

 4、引入字典表

从枚举类的代码中我们把一种状态分为了code和name,如果数据库中的许多表都存了状态信息,那么每一张表都要存两个字段:code和name,这样数据库设计将违背第三范式,有过多的冗余字段,这里我们往往会采用维护字典表的方法来解决,我们会把code和name存到相应的字段里,但是如果我们又需要出行方式的字典字段怎么办呢?这样只有code和name怎么能判断是状态的字段还是出行方式的字段?于是我们增加了'type_code'字段作为字段类型,这样就灵活很多了。

mysql建表语句如下:

CREATE TABLE `sys_dict`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编号',
  `code` varchar(24)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bin DEFAULT NULL COMMENT '数据值',
  `name` varchar(50)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bin DEFAULT NULL COMMENT '标签名',
  `type_code` varchar(64)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bin DEFAULT NULL COMMENT '类型编码',
  `type_name` varchar(50)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bin DEFAULT NULL COMMENT '类型名',
  `sort` int(11) DEFAULT NULL COMMENT '排序(升序)',
  `is_deleted` bit(1) DEFAULT b'0' COMMENT '是否删除',
  `create_by` varchar(20)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bin DEFAULT '' COMMENT '创建人',
  `create_time` datetime DEFAULT NULL COMMENT '创建时间',
  `modified_by` varchar(20)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bin DEFAULT '' COMMENT '更新者',
  `modified_time` datetime DEFAULT NULL COMMENT '更新时间',
  `remarks` varchar(255)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bin DEFAULT NULL COMMENT '备注信息',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unique_sys_code_typecode` (`code`,`type_code`),
  KEY `idx_sys_dict_value` (`code`),
  KEY `idx_sys_dict_label` (`name`),
  KEY `idx_sys_dict_del_flag` (`type_code`)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92 DEFAULT CHARSET=utf8mb4 COLLATE=utf8mb4_bin COMMENT='数据字典表';

字典表的意义其实跟枚举有某些同样的功能,比如统一维度,就是我们说的“中国”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这些方法会把这些字段的维度统一起来。另外字典表相对于枚举类的优点在于两点:

1:开发可以提供出字典表的增删改操作给系统的管理员用户,这样用户就可以维护这些字段,枚举类只能是开发维护。

2:对于项目中途进入的开发者,字典表有更好的阅读性,更容易理解上手。

3:字典表可以加一个'sort'字段,对同类型的值自动/手动维护一个优先级顺序。

关于字典表我们可以把常用且不常修改的字典信息暂存到Redis里面,这样校验的时候直接从内存中取,避免了数据库层的访问,可以大大提高响应速度,如果是大量信息校验的系统里面,这种写法将会很大限度的提升接口响应速度。

 

以上就是个人在提升代码复用性和代码质量上的一些建议,也算是实践经验吧,感谢阅览,欢迎批评指正。

### 提高前端代码复用性的最佳实践和方法 提高前端代码复用性是优化开发效率、减少重复代码以及提升项目维护性的关键。以下是一些经过验证的最佳实践和方法,涵盖从工具使用到设计模式等多个方面。 #### 使用一致的代码风格工具 确保团队中所有开发者遵循相同的代码风格对于提高代码复用性至关重要。通过使用工具如 ESLint,可以强制执行一致性规则,并识别可能阻碍复用性的不良实践[^2]。例如,ESLint 的自定义规则可以帮助引导项目向更模块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代码复用性。 #### 采用模块化开发 模块化开发是实现代码复用的核心策略之一。将功能分解为独立的小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单一职责,这不仅提高代码的可读性,还使得这些模块可以在不同场景下被轻松复用。Vue3 的 Composition API 提供了一种更灵活的方式来组织代码,允许开发者将逻辑提取到可复用的函数中,而不是局限于组件内部[^4]。 #### 设计可复用的组件 在前端开发中,组件化是一种常见的模式。为了提高组件的复用性,应设计通用性强、参数配置灵活的组件。例如,在 React 中可以通过 Props 和 Hooks 实现高度可配置的组件;在 Vue 中则可以利用 Mixins 或者 Composition API 来共享逻辑[^4]。 #### 抽象公共逻辑 对于重复出现的业务逻辑或辅助函数,应该将其抽象成独立的模块或服务。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重复编写相同的代码,还能在需要时方便地更新和维护。例如,可以创建一个 `utils` 文件夹来存放常用的工具函数: ```javascript // utils/dateUtils.js export function formatDate(date) { return new Intl.DateTimeFormat('en-US', { year: 'numeric', month: '2-digit', day: '2-digit' }).format(date); } ``` #### 利用设计模式 某些经典的设计模式非常适合用来解决特定的复用问题。例如,工厂模式可以帮助根据不同的输入动态生成对象实例;单例模式可以确保某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全局访问点[^1]。 #### 遵循命名约定 清晰且一致的命名规范有助于其他开发者快速理解代码意图,进而更容易复用现有代码建议使用描述性强的名字,并保持整个项目中的命名风格统一[^3]。 #### 示例代码:React 中的高阶组件(HOC) 高阶组件是一种常见的技术,用于增强现有组件的功能或添加额外的行为。 ```javascript // withLogging.js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function withLogging(WrappedComponent) { return class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mponentDidMount() { console.log(`Component ${WrappedComponent.name} has mounted`); } componentWillUnmount() { console.log(`Component ${WrappedComponent.name} will unmount`); } render() { return <WrappedComponent {...this.props} />; } }; } export default withLogging; ``` 然后可以在任何需要日志记录的组件上使用该 HOC: ```javascript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withLogging from './withLogging'; class MyComponen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div>Hello, world!</div>; } } export default withLogging(MyComponent);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