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配置文件hibernate.cfg.xml

再来说模型层里的Java类Student

然后再来说映射配置文件

1、assigned
主键由外部程序负责生成,在 save() 之前必须指定一个。Hibernate不负责维护主键生成。与Hibernate和底层数据库都无关,可以跨数据库。在存储对象前,必须要使用主键的setter方法给主键赋值,至于这个值怎么生成,完全由自己决定,这种方法应该尽量避免。
2、increment
由Hibernate从数据库中取出主键的最大值(每个session只取1次),以该值为基础,每次增量为1,在内存中生成主键,不依赖于底层的数据库,因此可以跨数据库。
特点:跨数据库,不适合多进程并发更新数据库,适合单一进程访问数据库,不能用于群集环境。
3、hilo
hilo(高低位方式high low)是hibernate中最常用的一种生成方式,需要一张额外的表保存hi的值。保存hi值的表至少有一条记录(只与第一条记录有关),否则会出现错误。可以跨数据库。
<id name="id" column="id">
<generator class="hilo">
<param name="table">hibernate_hilo</param>
<param name="column">next_hi</param>
<param name="max_lo">100</param>
</generator>
</id>
<param name="table">hibernate_hilo</param> 指定保存hi值的表名
<param name="column">next_hi</param> 指定保存hi值的列名
<param name="max_lo">100</param> 指定低位的最大值
特点:跨数据库,hilo有自己内部一套算法生成标志值, 这个值只能在一个数据库中保证唯一。
4、seqhilo
与hilo类似,通过hi/lo算法实现的主键生成机制,只是将hilo中的数据表换成了序列sequence,需要数据库中先创建sequence,适用于支持sequence的数据库,如Oracle。
5、sequence
采用数据库提供的sequence机制生成主键,需要数据库支持sequence。如oralce、DB、SAP DB、PostgerSQL、McKoi中的sequence。MySQL这种不支持sequence的数据库则不行(可以使用identity)。
6、identity
identity由底层数据库生成标识符。identity是由数据库自己生成的,但这个主键必须设置为自增长,使用identity的前提条件是底层数据库支持自动增长字段类型,如DB2、SQL Server、MySQL、Sybase和HypersonicSQL等,Oracle这类没有自增字段的则不支持。
7、native
native由hibernate根据使用的数据库自行判断采用identity、hilo、sequence其中一种作为主键生成方式,灵活性很强。如果能支持identity则使用identity,如果支持sequence则使用sequence。
特点:根据数据库自动选择,项目中如果用到多个数据库时,可以使用这种方式,使用时需要设置表的自增字段或建立序列,建立表等。
8、uuid
Hibernate在保存对象时,生成一个UUID字符串作为主键,保证了唯一性,但其并无任何业务逻辑意义,只能作为主键,唯一缺点长度较大,32位(Hibernate将UUID中间的“-”删除了)的字符串,占用存储空间大,但是有两个很重要的优点,Hibernate在维护主键时,不用去数据库查询,从而提高效率,而且它是跨数据库的,以后切换数据库极其方便。
特点:uuid长度大,占用空间大,跨数据库,不用访问数据库就生成主键值,所以效率高且能保证唯一性,移植非常方便,推荐使用。
9、guid
Hibernate在维护主键时,先查询数据库,获得一个uuid字符串,该字符串就是主键值,该值唯一,缺点长度较大,支持数据库有限,优点同uuid,跨数据库,但是仍然需要访问数据库。
特点:需要数据库支持查询uuid,生成时需要查询数据库,效率没有uuid高,推荐使用uuid。
10、foreign
使用另外一个相关联的对象的主键作为该对象主键。主要用于一对一关系中。
特点:很少使用,大多用在一对一关系中。
11、select
使用触发器生成主键,主要用于早期的数据库主键生成机制,能用到的地方非常少。
最后看看Hibernate的编程里用到的API的对象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