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围设备接口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它通过四根线(主机提供时钟信号SCK、主从间双向数据传输MOSI和MISO、片选信号SS)实现了多主多从设备之间的全双工通信。
SPI通信的时序非常关键,对于不同的设备和应用场景来说,时序参数可能会有所不同。本文将详细介绍SPI通信的基本原理、时序要点以及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并提供相应的源代码示例。
一、SPI通信的原理
SPI通信采用主从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一个设备起主导作用,称为主机(Master),其他设备为从机(Slave)。主机负责提供时钟信号,控制通信时序;从机根据主机的时钟信号进行数据传输。
SPI通信的基本原理如下:
- 主机通过片选信号(Slave Select,SS)选择一个从机进行通信。
- 主机向MOSI线发送数据,同时从机从MISO线读取数据。
- 在每个时钟周期中,主机和从机都在上升沿或下降沿进行数据传输。
- 主机负责提供时钟信号,从机根据主机的时钟信号进行数据传输。
二、SPI通信的时序要点
在SPI通信中,时序参数包括时钟相位(CPHA)和时钟极性(CPOL)两个关键参数。它们决定了主机和从机之间数据的采样和传输时刻。
-
时钟相位(CPHA):
- CPHA=0:在时钟的下降沿将数据采样,即从机在时钟的下降沿更新数据。
- CPHA=1:在时钟的上升沿将数据采样,即从机在时钟的上升沿更新数据。
本文介绍了SPI通信的基本原理、时序要点及其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SPI是一种主从模式的串行通信协议,通过四根线实现全双工通信。时序参数CPHA和CPOL决定数据采样和传输时刻,其设置需确保主从设备正确通信。SPI广泛应用于外围设备控制、存储器扩展和传感器数据采集等领域。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