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什么是堆?
堆通常可以被看做一颗特殊的二叉树。堆总是满足下列性质:
- 堆中某个节点的值总是不大于或不小于其父节点的值;
- 堆总是一棵完全二叉树。
将根节点最大的堆叫做最大堆或大根堆,根节点最小的堆叫做最小堆或小根堆。
从图中可以看出,父节点下标和左右子节点下标具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我们很容易去模拟父节点和子节点的关系:
parent = (children-1) / 2;
childrenLeft = 2*parent +1;
childrenRight = 2*parent +2;
2.知道了堆是什么之后,就可以使用堆的特点进行排序了~
堆的数据结构决定了大跟堆的堆顶元素是最大值,小跟堆的堆顶元素是最小值。我们可以通过依次取到堆顶元素即无序区间的最大的数,来确定有序区间。下面我们以排升序为例:
!!!注意:排升序要建大堆;排降序要建小堆。
综上,我们在排序的过程中涉及三个步骤
(1)交换堆顶元素和最后节点元素;
(2)缩小无序区间,砍掉最后一个节点;
(3)重新建堆。
但是,我们在排序的过程中首先要有一个堆。
3.如何建堆?
上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两种需要建堆的初始情况:
(1)完全无序的二叉树,要调整成堆的结构。我们第一步中使用到的堆。
(2)只有根节点不是堆的结构,它的所有子树都还是堆。我们在交换完堆顶元素和最后节点元素之后的情况。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我们需要对某个节点开始进行堆化,我们称之为heapify。对一个节点做heapify,必须保证所有子树都已经是堆了。
下面我们以大堆为例做heapify()代码的实现:
// heapify() 对保证所有子树都是堆的节点(i)实现堆化
private static void heapify(int[] tree, int n, int i){
int c1 = 2*i+1; // 左子树
int c2 = 2*i+2; // 右子树
// 1. 找出i, c1, c2中的最大值(确保c1, c2存在)
int max = i;
if(c1 < n && tree[c1] > tree[max]) {
max = c1;
}
if(c2 < n && tree[c2] > tree[max]) {
max = c2;
}
// 2. 如果 max 不是 i ,则交换 max 与 i 的位置
if(max != i) {
swap(tree, max, i);
// 3. 对max节点递归做heapify.
heapify(tree, n, max);
}
}
实现heapify()函数之后,我们发现它只能对所有子树都是堆的树做。如果是第一种情况的完全无序树,建堆需要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循环调用heapify() 。下面是buildHeap()代码实现:
//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循环使用heapify()函数建堆
private static void buildHeap(int[] tree, int n) {
// 1. 找到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
int lastNode = n - 1;
int pLastNode = (lastNode-1) / 2;
// 2.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循环使用heapify
for(int i = pLastNode; i >= 0; i--) {
heapify(tree,n,i);
}
}
至此我们有了建堆方法,就终于可以完成堆排序了。
4.堆排序
下面进行堆排序,我们只需要调用建堆的方法即可。然后注意:排升序要建大堆;排降序要建小堆。下面是heapSort()代码的实现:
private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tree, int n){
// 1. 建堆
buildHeap(tree,n);
// 2. 交换堆顶元素tree[0]和最后一个元素tree[i]
// 交换结束后[0,i)是无序区间 [i,n)是有序区间
for(int i = n - 1; i >= 0; i--) {
swap(tree, i, 0);
// 3. 交换结束后, [0,i)的区间符合heapify条件
heapify(tree, i, 0);
}
}
最后完整的完成一下堆排序的代码
public class Heap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tree = new int[]{5, 4, 8, 1, 9, 15, 3};
int n = 7;
heapSort(tree, n);
for(int i = 0; i < n; i++){
System.out.print(tree[i] +" ");
}
}
// heapify() 对保证所有子树都是堆的节点(i)实现堆化
private static void heapify(int[] tree, int n, int i){
int c1 = 2*i+1;
int c2 = 2*i+2;
// 1. 找出i, c1, c2中的最大值(确保c1, c2存在)
int max = i;
if(c1 < n && tree[c1] > tree[max]) {
max = c1;
}
if(c2 < n && tree[c2] > tree[max]) {
max = c2;
}
// 2. 如果 max 不是 i ,则交换 max 与 i 的位置
if(max != i) {
swap(tree, max, i);
// 3. 对max节点递归做heapify.
heapify(tree, n, max);
}
}
private static void swap(int[] tree, int i, int j) {
int temp = tree[i];
tree[i] = tree[j];
tree[j] = temp;
}
//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循环使用heapify()函数建堆
private static void buildHeap(int[] tree, int n) {
// 1. 找到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
int lastNode = n - 1;
int pLastNode = (lastNode-1) / 2;
// 2.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循环使用heapify
for(int i = pLastNode; i >= 0; i--) {
heapify(tree,n,i);
}
}
private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tree, int n){
// 1. 建堆
buildHeap(tree,n);
// 2. 交换堆顶元素tree[0]和最后一个元素tree[i]
// 交换结束后[0,i)是无序区间 [i,n)是有序区间
for(int i = n - 1; i >= 0; i--) {
swap(tree, i, 0);
// 3. 交换结束后, [0,i)的区间符合heapify条件
heapify(tree, i,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