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D&&SSD基础知识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硬盘的硬件结构,包括外部和内部组件,以及控制电路的作用。磁头作为关键部件,有读写合一与分离式两种类型。磁道、盘片、磁面和柱面的概念被解释,阐述了硬盘的工作原理,利用磁记录来读写数据。文章还讨论了硬盘的主要参数,如容量、转速、平均寻道时间、平均访问时间和缓冲存储器。此外,对比了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的差异,强调了SSD的随机读写优势。最后,简要概述了硬盘的接口类型,如IDE、SCSI、FC、SATA和SAS,并探讨了NAND闪存的组织结构和SLC、MLC、TLC的区别。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Hard Disk Drive
一、硬盘的硬件结构
1、硬盘外部结构 :电源接口、和数据接口、 控制电路板、 固定面板
这里写图片描述
2、硬盘内部结构:磁头组件 、磁头驱动机构、 磁盘片 、主轴组件、 前端控制电路
这里写图片描述
3、硬盘控制电路:主控制芯片 、数据传输芯片 、高速数据缓存芯片
这里写图片描述
磁头
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是硬盘技术最重要和关键的一环;采用了非接触式结构,加电后悬浮在高速旋转的磁盘表面。
这里写图片描述
读写合一式磁头与分离式磁头
传统的磁头是读写合一的电磁感应式磁头,但硬盘的读和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因此,这种二合一磁头在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兼顾到读、写两种特性,从而造成硬盘设计上的局限。针对这种情况,硬盘生产厂商改进技术,采用了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即以MR磁头(磁阻磁头)作为读取磁头,而写入磁头仍采用传统的磁感应磁头。这样,在设计硬盘时就可以针对两者的不同特性分别进行优化,以得到最好的硬盘读写性能。采用MR磁头后,读取数据的准确性相应提高;而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使得盘片的密度大大提高。
磁道
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
这里写图片描述
盘片
盘片用来存储数据,被密封在硬盘内部,运用其上附着的磁性物质达到读写数据的目的。由于盘片在硬盘内部高速旋转(有5400rpm、7200rpm、10000rpm,15000rpm等不同型号),因此盘片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要求很高,目前市场中的主流硬盘都是采用铝材料的金属盘片。
磁面
在一块硬盘中并不是只有一张盘片,而是有多个盘片,每个盘片的上、下两个面一般都会用来存储数据,即有效盘面,通常称为磁面。
这里写图片描述
柱面
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
这里写图片描述
扇区
早期的机械硬盘从圆心出发向四周发散出角间距相等的一系列直线(当然实际上没有直线存在),直线与同心圆线围成的最小区域就是一个扇区(如下图)。这样的划分,在硬盘的容量不大的年代还是简单易行,但是随着硬盘技术的进步,磁道的划分越来越密集,必然导致外圈的扇区物理长度远远大于内圈的扇区,造成浪费。所以现在的硬盘都不用圆心发散的直线来划分扇区了,而是从外圈磁道开始取一定长度作为一个扇区,然后从外向里一个一个编号下去。这个编号就是扇区的地址,要确定文件在哪里全靠这个地址。
这里写图片描述
电机主轴
电机主轴决定硬盘转数,它带动盘片高速旋转并产生浮力,使磁头飘浮在盘片上方,然后把磁头带到目标扇区上方,让其进行数据读/写操作。电机主轴的转速越快,磁头等待读/写时间也就越短,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性能;理论上说电机主轴转速越快越好,但实际上,转速越快发热量,振动和噪音都会随之增大,这些对整个硬盘都非常不利。
二、硬盘的工作原理
硬盘利用特定的磁粒子的极性来记录数据,也就是说磁盘是利用了磁记录原理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在读取数据时,磁头将磁粒子的不同极性转换成不同的电脉冲信号,再利用数据转换器将这些原始信号变成电脑可以使用的数据;写数据时,正好与此相反。
这里写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