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Java全栈到Vue3实战:一场真实的面试故事
面试官:你好,我是今天的面试官。我们开始吧。
应聘者:您好,我是李明,28岁,硕士学历,有5年Java全栈开发经验,熟悉前后端技术栈,参与过多个大型项目。
面试官:好的,那我们先从基础开始。你用过哪些Java版本?
应聘者:我主要使用Java 11和Java 17,这两个版本在企业级应用中比较稳定,而且新特性也比较多。
面试官:很好,那你在工作中常用什么框架呢?
应聘者:后端的话,Spring Boot和Spring MVC是我最常用的。前端的话,Vue3和Element Plus是我目前的主力。
面试官:那你有没有做过微服务架构的项目?
应聘者:有的。我之前参与了一个电商平台的重构,把单体应用拆分成了多个微服务,使用了Spring Cloud和Kubernetes来管理容器化部署。
面试官:听起来不错。那你是如何处理服务间的通信的?
应聘者:我们主要用的是OpenFeign和gRPC。OpenFeign适合HTTP调用,而gRPC则用于高性能的RPC场景。
面试官:嗯,那你能举个例子说明你是怎么用OpenFeign的吗?
应聘者:当然可以。比如,在订单服务中,我们需要调用库存服务来扣减库存。我们通过定义一个接口,然后使用@FeignClient注解,就可以直接调用远程服务。
@FeignClient(name = "inventory-service")
public interface InventoryServiceClient {
@PostMapping("/reduce")
ResponseEntity<String> reduceInventory(@RequestBody ReduceInventoryRequest request);
}
这个接口会自动映射到远程服务的路径,非常方便。
面试官:这个例子很好,说明你对OpenFeign的理解很到位。那你在前端用了Vue3,有没有遇到什么挑战?
应聘者:有的。Vue3的响应式系统比Vue2更强大,但刚开始的时候我对Composition API不太习惯,后来通过项目实践慢慢掌握了。
面试官:那你是怎么组织你的Vue3项目的结构的?
应聘者:通常我会用Vite作为构建工具,配合TypeScript。项目结构上,按模块划分组件,使用Pinia做状态管理,同时结合Element Plus来做UI组件。
面试官: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用Pinia的吗?
应聘者:Pinia是Vue3的状态管理库,相比Vuex,它更简洁、类型安全。我可以定义一个store,然后在组件中通过useStore()来访问它。
// store/user.ts
import { defineStore } from 'pinia';
export const useUserStore = defineStore('user', {
state: () => ({
name: '',
age: 0
}),
actions: {
updateName(newName: string) {
this.name = newName;
}
}
});
然后在组件中使用:
<script setup lang="ts">
import { useUserStore } from '@/stores/user';
const userStore = useUserStore();
</script>
面试官:这个例子很好,说明你对Pinia的使用很熟练。那你在项目中有没有用到一些性能优化的技巧?
应聘者:有。比如,我在前端项目中使用了Vite的热更新,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另外,我也用到了懒加载和代码分割,减少首屏加载时间。
面试官:那你是怎么进行代码分割的?
应聘者:在Vue3中,我们可以使用动态导入(() => import('...'))来实现路由级别的懒加载,或者使用Webpack的SplitChunks来分割公共代码。
面试官:那你说说你在项目中是怎么处理跨域问题的?
应聘者:我们通常会在后端配置CORS,或者在Nginx中设置代理。如果是在开发阶段,也可以用Vite的代理功能。
面试官:那你能写一个简单的Vite代理配置吗?
应聘者:当然可以。
// vite.config.js
import { defineConfig } from 'vite';
import vue from '@vitejs/plugin-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plugins: [vue()],
server: {
proxy: {
'/api': {
target: 'http://localhost:8080',
changeOrigin: true,
rewrite: (path) => path.replace(/^\/api/, '')
}
}
}
});
这样,所有以/api开头的请求都会被代理到本地的后端服务。
面试官:非常好,看来你对Vite的使用也很熟练。那你在项目中有没有用到数据库相关的ORM?
应聘者:有,我主要用的是MyBatis和JPA。MyBatis更适合复杂的SQL查询,而JPA适合简单的CRUD操作。
面试官:那你能举个例子说明你是怎么用MyBatis的吗?
应聘者:当然可以。比如,我有一个用户查询的接口,可以直接写SQL语句,并通过MyBatis的XML文件来映射结果。
<!-- UserMapper.xml -->
<mapper namespace="com.example.mapper.UserMapper">
<select id="selectUserById" resultType="com.example.model.User">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id = #{id}
</select>
</mapper>
然后在Java代码中调用:
@Mapper
public interface UserMapper {
User selectUserById(Long id);
}
面试官:这个例子很清晰,说明你对MyBatis的理解很到位。那最后一个问题,你有没有用过消息队列?
应聘者:有,我用过RabbitMQ和Kafka。RabbitMQ适合小规模的消息处理,而Kafka适合高吞吐量的场景。
面试官: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用Kafka的吗?
应聘者:我们在订单服务中用Kafka来异步处理库存扣减和通知。生产者发送消息到Kafka,消费者消费并处理。
面试官:那你能写一个简单的Kafka生产者示例吗?
应聘者:当然可以。
import 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
import java.util.Properties;
public class KafkaProduc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operties props = new Properties();
props.put("bootstrap.servers", "localhost:9092");
props.put("key.serializer",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Serializer");
props.put("value.serializer",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Serializer");
Producer<String, String> producer = new KafkaProducer<>(props);
ProducerRecord<String, String> record = new ProducerRecord<>("order-topic", "Order created: 123456");
producer.send(record);
producer.close();
}
}
面试官:非常好,看来你对Kafka的使用也很熟练。谢谢你今天的时间,我们会尽快通知你结果。
应聘者:谢谢,期待有机会加入贵公司。
结束语
这次面试不仅展示了应聘者的扎实技术功底,也体现了他在实际项目中的丰富经验。从Java后端到Vue3前端,再到微服务和消息队列,他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希望这篇记录能为其他求职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65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