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常见网络拓扑图

本文介绍了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典型架构,包括集中监控中心(CSC)、区域监控中心(LSC)和现场监控单元(FSU)三个层级,以及它们之间的通信接口(A/B/C/D接口)规范。阐述了各级系统的主要职责和数据交换流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常见网络拓扑图


        目前,国内各大主流厂商的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多采用逐级汇接的三级网络拓扑结构,由集中监控中心(CSC,省会城市)、区域监控中心(LSC,各地市)和现场监控单元(FSU,基站监控设备)组成。

        主要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使用单位,例如电信运营商,都建立了自己完善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规范,以确保不同厂商直接的软硬件能够互联互通、相互兼容。因此,在各层子系统、或者区域监控中心之间,都有特定的通信协议约定和数据交互标准。

        一般一个地区的监控系统由一个监控厂商承建,而负责省中心(CSC)建设的厂商则需要实现与全省区域中心(LSC)的互联。根据相关标准的规定,需要双方都要遵循C接口的规范,才能方便的实现系统的互联,满足CSC对全省基站的监控与管理。

        A接口:为现场监控单元(FSU)与被控设备(主要指智能设备)之间的接口;

        B接口:为区域监控中心(LSC)与现场监控单元(FSU)之间的接口;

        C接口:为集中监控中心(CSC)与区域监控中心(LSC)之间的接口;

        D接口:为区域监控中心(LSC)或集中监控中心(CSC)与其他网管或电子运维系统之间的接口协议。

         监控单元FSU:FSU具有一定数量AI、DI和DO接口,完成非智能设备的模拟量、数字量采集和控制;同时具有智能设备接口(RS-232C、RS-422、RS-485、LAN、USB等方式),与智能设备通讯,完成智能设备的监控。FSU 通过连接各种电源、空调等智能或非智能设备以及各种环境量的采集器,完成对监控对象的数据采集,并且能接收监控对象的告警数据(包括事件),通过B接口把这些数据上行传送给区域监控中心LSC。同时FSU也接收区域监控中心LSC下行传送过来的控制命令,把这些控制命令发送至受控设备及环境量采集器,对受控设备及环境量采集器直接进行控制。

        区域监控中心LSC:动环监控系统根据以地市为维护单位的原则设置区域监控中心LSC,负责对本地区所属电源设备、机房环境进行集中监控。LSC通过B接口接收现场监控单元(FSU)上行的数据,动态显示监视对象的当前状态及参数。LSC通过C接口将监控数据上行传送给集中监控中心(CSC),同时也通过C接口接收集中监控中心(CSC)下行传送过来的控制命令、参数设置、数据查询、时钟校准等信息,并在需要的时候,通过B接口发送给现场监控单元(FSU)。LSC具备遥信、遥测、遥控和遥调、告警管理、配置、安全管理、报表、通信管理、显示和打印等多种功能。

        集中监控中心CSC:CSC的功能模块和LSC基本一致,只是管理权限和级别更高。CSC接入多个区域监控中心LSC的数据,并在同一操作平台、同一界面上显示和管理。

主要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网络拓扑示意图如下:


   
<think>好的,用户想了解汽车行业的设计开发流程。首先,我需要确定用户的具体需求。可能他们是想进入汽车行业工作,或者是对汽车设计开发感兴趣,需要了解整个流程的步骤和关键点。 接下来,我得回忆一下汽车设计开发的基本流程。通常包括市场调研、概念设计、工程设计、原型车制作、测试验证、生产准备和量产这几个阶段。但可能需要更详细的分步说明,确保每个阶段的关键任务和输出明确。 然后,考虑到用户可能需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每个步骤应该包含具体的活动和方法,比如市场调研的方法、概念设计的工具,或者测试验证的标准。同时,需要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和步骤性词汇,改用更自然的描述方式。 还需要注意用户提到的格式要求,特别是数学公式和代码的格式。虽然这个问题可能不涉及太多公式,但如果有工程设计的部分,比如仿真或计算,可能需要使用公式。代码部分如果有涉及软件或工具的使用,可能需要展示示例代码,比如CAD软件的操作步骤或仿真脚本。 另外,用户要求将引用内容分散在回答中,而不是集中在末尾。因此,在描述每个阶段时,需要自然地整合搜索到的信息,例如引用行业标准或常见实践。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时要基于用户的原问题和回答内容。可能的问题包括各阶段的具体方法、常用软件工具,或者不同车型开发流程的差异。确保问题相关且能引导用户进一步了解细节。 现在需要调用搜索工具,查找汽车设计开发流程的最新资料,确认各阶段的名称和内容是否有更新,比如是否增加了电气化或智能化的新步骤。同时,验证测试验证阶段的具体项目,如NVH测试、碰撞测试的标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整合信息时,分阶段详细说明,每个阶段的关键任务、常用方法和输出成果。例如,在工程设计阶段,可能会用到CAD软件和仿真工具,需要提及具体的软件名称如CATIA、ANSYS等。测试验证阶段要区分台架测试和道路测试的不同项目。 最后,检查回答是否符合格式要求,特别是相关问题部分是否正确列出,标题是否在一行,问题是否相关且数量足够。避免使用任何markdown格式,确保纯文本且结构清晰。</think>汽车行业的设计开发流程通常分为多个阶段,涉及跨部门协作与系统化验证。以下是行业常见的核心流程框架: **1. 市场调研与需求定义** 通过用户调研、竞品分析和法规研究明确产品定位。目标用户画像、成本预算和性能指标(如续航里程$D=电池容量/(能耗率)$)需转化为具体技术参数。新能源车型需额外考虑电池类型(如三元锂$LiNiCoMnO_2$)和充电标准。 **2. 概念设计与可行性验证** 造型设计部门产出油泥模型或数字渲染图,工程团队同步进行总布置设计。风洞试验验证空气动力学性能,使用CFD仿真计算风阻系数$C_d=\frac{2F}{\rho v^2 A}$。此时会冻结造型方案并确定工程开发路线。 **3. 工程设计阶段** - 车身工程:CAD软件(如CATIA)完成3D数模,CAE分析结构强度 - 动力系统:发动机/电机匹配计算,传动系统效率优化 - 电子架构:设计CAN总线网络拓扑,开发ECU控制逻辑 ```matlab % 电机扭矩匹配示例 target_speed = 120; % km/h wheel_radius = 0.35; % m gear_ratio = 8.5; required_torque = (vehicle_mass*acceleration + air_resistance)/gear_ratio * wheel_radius; ``` **4. 原型车制作与验证** 制作EP样车进行台架测试(耐久性、NVH)和道路试验(高寒、高原、高温)。碰撞测试需满足C-NCAP标准,使用LS-DYNA进行仿真: ```lsdyna *MAT_ELASTIC 1, 2.1e5, 0.3, 7850 ``` 累计测试里程通常超过200万公里,涉及500+项检测指标。 **5. 生产准备与量产** 完成冲压模具开发、焊装生产线调试和涂装工艺验证。通过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后进入SOP阶段。智能制造系统(如MES)监控生产节拍$T_{cycle}=T_{total}/N_{output}$,确保质量控制。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