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数据洞见未来 编辑 | 青塔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自动驾驶之心”公众号
ADAS巨卷干货,即可获取
点击进入→自动驾驶之心技术交流群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尘埃落定,共新增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7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不过在人均博士的院士队伍中,此次增选冒出了一个最高学历停留在中专的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厦门大学教授、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夏宁邵。
中专毕业后,夏宁邵没有再去提升学历,从一名基层医生做起,他不断打破着自己的天花板,担任了985大学学院院长,又当选工程院院士。
夏宁邵的脚下踩着一条荆棘路,但牵绊他的从来都不是学历。
从中专开始
院士名单出来的当天晚上,邵阳学院官微发出了贺信,祝贺78级医士59班校友夏宁邵教授当选医学卫生学部院士。
图 | 邵阳学院发出贺信
1978年,从湖南娄底前往邵阳求学的夏宁邵,母校邵阳地区卫生学校尚未并入邵阳学院,仍是一所中专。三年学成毕业后,17岁的夏宁邵重回娄底,在当地的人民医院脚踏实地十几年,从一名小小的实习医生成长为副主任医师。
图 | 娄底市广播电视台截图
多年的基层实践给予夏宁邵的还远不止这些。1993年,夏宁邵主持完成的“中国各民族丙型肝炎感染情况调查”项目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反复打磨的科研能力开始崭露头角,而命运就在这个时候拐向了另一条轨道。
曾定,厦门大学原生物系主任,看到了这个年轻人不限于此的才能。在曾定的大力引荐下,时任厦大副校长、分管人事的朱崇实决定与夏宁邵见一面。这一面后,厦门大学副教授的调令就寄到了夏宁邵手中。
中专的学历以及还不亮眼的成果,质疑总是围绕着夏宁邵。但厦大却从不怀疑,从不动摇。
夏宁邵团队核心成员、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军曾提起过,“对我们这个‘非主流’的‘孩子’,厦大从来没当外人看,要场地给场地,要人给人,始终无惧杂音。学校尽所能来支持我们的团队,给予我们非常宽松的发展环境。”
据夏宁邵回忆,刚入校时,朱崇实时不时就会给他打电话,“小夏,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吗?”后来,朱崇实出国考察,还特别拜托后来的厦大党委书记、校长陈传鸿,请他留心关照夏宁邵。
陈传鸿确实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他把厦大的一幢独立小楼留给了夏宁邵,尽管这时夏宁邵才成立了一个课题组。陈传鸿对夏宁邵说,“你的脾气比较臭,但是个好人,你在这里独立干事情,没有人会来打搅你,好好干!”
于是夏宁邵在这里好好干了下去,后来,这幢小楼就壮大为了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大则打破常规,特许夏宁邵带领的研究中心全职引进海外著名资深学者,与国际一流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
图 | 夏宁邵带领的研究中心教师团队
在厦大,夏宁邵用7年时间从副教授晋升教授,又担任了10年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这片不拘一格的广阔天地,让他大有可为。
与病毒博弈的日子
院士结果出来后的寻常一天,夏宁邵照旧走进了研究中心的小楼。其实这栋楼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椭圆楼。
“故科学之创新,恒须突破此圆之阻力,而拓之为椭圆,且又由椭而圆,由圆而椭,生生不息,渐臻于真理,此非真有毅力,又假之以时日与财力者,不能为也。故椭圆楼者,进取之谓也,创新之谓也。”
这段话就像是夏宁邵科研路途上的序言。
进入厦大后,夏宁邵单枪匹马带着几名学生在病毒学课题组开始了研究,刚刚起步的实验室每一个决定都要慎之又慎。多年的临床经验让夏宁邵对于现实需求有着更深的考量,解决传染病防控的实际问题是他一直渴望的愿景。
彼时艾滋病正在国内肆虐,但诊断艾滋病的试剂却完全依赖进口,夏宁邵把实验室的第一步定在这里,决心要与艾滋病诊断打一场攻关战。
4年的埋头苦干,夏宁邵团队终突破艾滋病毒生物活性原料的难题,研制出国内首个第三代艾滋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帮助我国国产艾滋病诊断试剂成功实现第一次更新换代。夏宁邵也因此获得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之后,夏宁邵持续迭代,研制第四代诊断试剂盒,构建国产艾滋病免疫诊断试剂体系。今天,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这套试剂已经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连续19年位居第一,累计使用人次超5亿。
图 | 夏宁邵团队研发的艾滋病系列诊断试剂
1998年,艾滋病诊断试剂的研究迈入正轨,夏宁邵把目光转向了戊肝病毒,他要挑战难度更大的疫苗研发。而这次,跨越了14年光阴。
2012年,先后有200余名核心研发人员参与、投入5亿元的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个戊肝疫苗正式在我国上市。临床试验显示疫苗保护性达100%,《Nature》发文称其“堪为中国蓬勃发展的生物科技领域起到示范作用”。
图 | 全球首个戊肝疫苗
戊肝疫苗更大的突破在于,它彻底扭转了生物医药界的传统,证实了利用大肠杆菌研制疫苗的可行性。基因工程药物奠基人之一William Rutter博士评价其“(大肠杆菌类病毒颗粒疫苗技术平台)提供了一个生产疫苗的非常廉价和直接的方法”。这项成果也被评为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也正是因为使用了大肠杆菌,夏宁邵团队在2002年启动、历时18年研发的首支国产HPV疫苗(宫颈癌疫苗),才能以比进口疫苗便宜一半多的价格成功上市。
图 | 首个国产HPV疫苗
2020年,HPV疫苗上市的激动还未退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夏宁邵决定暂停或放缓大多数正在进行的实验研究,昼夜不停,一日无休,用最快的速度攻关疫情。
团队研制出了全球首个新冠总抗体试剂等24种新冠试剂,全球首个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则被纳入全国新冠肺炎疫苗应急攻关五条攻关技术路线。
2022年12月2号,疫情放开前夕,鼻喷苗获批紧急使用。
图 | 全球首个鼻喷苗
跳跳高,够得着
今年,夏宁邵带领的研究中心教师团队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夏宁邵笑起来会现出一对酒窝,这让他在学生那显得格外可爱。学生并不惧怕夏老师,就像夏宁邵所说,他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关系。
图 | 夏宁邵(中)与学生
他会叫住独自做实验的学生,说一声“做实验要加油”,会亲自洗了水果递给学生,有空时就在微信上和学生聊聊天。
一位厦大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生提到,“夏老师有一句话对我影响特别大,叫‘跳跳高,够得着’。”
“比如,我们把天花板当作目标。你伸手,还差了点距离。但是,你可以每天跳一跳,现在可能只能跳30、40公分,锻炼一年,可能就能跳50、60公分了。这就叫‘跳跳高,够得着’。”
这是夏宁邵的人生准则,唯有如此,方能在总是要跨越十年的研究中沉下气来,一点点突破科学边界。正如夏宁邵所言,“也许有人认为我们总能把握住前沿方向,但我们现有的成果依靠的不是天赋,而是耐心与毅力。”
图 | 夏宁邵
每周工作6天,全年工作超过300天,人均每天工作时长达12.7个小时,一些人甚至达到16、17个小时,奇迹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夏宁邵团队用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对抗着百分之九十九的瓶颈。
关于夏宁邵本人的采访很少,他总会以“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要宣传也要一起宣传”为由婉拒。在研究中心团队介绍的网页上,他的位置也没什么特别,几乎排在了队伍的最末尾。
图 | 研究中心官网团队介绍
但此时,回望着网页上夏宁邵的名字,会咂摸出一点仿佛注定的巧合。他从邵阳的中专走出,走到厦门,这一路上牵绊他的,也只有人们可以远离病毒的安宁。
① 全网独家视频课程
BEV感知、毫米波雷达视觉融合、多传感器标定、多传感器融合、多模态3D目标检测、点云3D目标检测、目标跟踪、Occupancy、cuda与TensorRT模型部署、协同感知、语义分割、自动驾驶仿真、传感器部署、决策规划、轨迹预测等多个方向学习视频(扫码即可学习)

② 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学习社区
近2000人的交流社区,涉及30+自动驾驶技术栈学习路线,想要了解更多自动驾驶感知(2D检测、分割、2D/3D车道线、BEV感知、3D目标检测、Occupancy、多传感器融合、多传感器标定、目标跟踪、光流估计)、自动驾驶定位建图(SLAM、高精地图、局部在线地图)、自动驾驶规划控制/轨迹预测等领域技术方案、AI模型部署落地实战、行业动态、岗位发布,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这是一个真正有干货的地方,与领域大佬交流入门、学习、工作、跳槽上的各类难题,日常分享论文+代码+视频,期待交流!

③【自动驾驶之心】技术交流群
自动驾驶之心是首个自动驾驶开发者社区,聚焦目标检测、语义分割、全景分割、实例分割、关键点检测、车道线、目标跟踪、3D目标检测、BEV感知、多模态感知、Occupancy、多传感器融合、transformer、大模型、点云处理、端到端自动驾驶、SLAM、光流估计、深度估计、轨迹预测、高精地图、NeRF、规划控制、模型部署落地、自动驾驶仿真测试、产品经理、硬件配置、AI求职交流等方向。扫码添加汽车人助理微信邀请入群,备注:学校/公司+方向+昵称(快速入群方式)
④【自动驾驶之心】平台矩阵,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