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笔录记录📔:
- 鸿蒙(HarmonyOS)北向开发知识点记录~
- 鸿蒙(OpenHarmony)南向开发保姆级知识点汇总~
- 鸿蒙应用开发与鸿蒙系统开发哪个更有前景?
- 嵌入式开发适不适合做鸿蒙南向开发?看完这篇你就了解了~
- 对于大前端开发来说,转鸿蒙开发究竟是福还是祸?
- 鸿蒙岗位需求突增!移动端、PC端、IoT到底该怎么选?
- 记录一场鸿蒙开发岗位面试经历~
- 持续更新中……
简介
为了解决页面、组件加载缓慢的问题,ArkUI框架提供了动态操作以实现组件预创建,并允许应用在运行时根据实际需要加载渲染相应的组件。动态操作包含动态创建组件(动态添加组件)、动态卸载组件(动态删除组件)等相关操作。动态创建组件指在非build生命周期中进行组件创建,即在build生命周期前提前创建组件。通过动态创建组件,不但可以节省组件创建的时间,提升用户体验,还可以将独立的逻辑进行封装,有助于应用模块化开发。动态卸载组件是对动态创建的组件进行卸载、删除。
组件预创建原理
在声明式范式中,组件仅在build环节中被创建,开发者无法在其他生命周期阶段进行组件的创建,从而引起页面加载慢等问题。与声明式范式不同,ArkUI框架提供的UI动态操作支持组件的预创建。组件预创建可以满足开发者在非build生命周期中进行组件创建,创建后的组件可以进行属性设置、布局计算等操作。之后在页面加载时进行使用,可以极大提升页面响应速度。
如下图所示,利用组件预创建机制,可以利用动画执行过程空闲时间进行组件预创建和属性设置。在动画结束后,再进行属性和布局的更新,节省了组件创建的时间,从而加快了页面渲染。
图1组件预创建原理图
FrameNode自定义节点在动态布局场景下的优势
减少自定义组件创建开销
在采用声明式开发范式中,若使用ArkUI的自定义组件对节点树中的每个节点进行定义,往往会遇到节点创建效率低下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每个节点在ArkTS引擎中都需要分配内存空间来存储应用程序的自定义组件和状态变量。在节点创建过程中,还必须执行组件ID、组件闭包以及状态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收集等操作。
相比之下,使用ArkUI的 FrameNode ,可以避免创建自定义组件对象和状态变量对象,无需进行依赖收集,从而显著提升组件创建的速度。
组件更新更快
在动态布局类框架的更新场景中,通常存在一个由树形数据结构ViewModelA创建的UI组件树TreeA。当需要使用新的数据结构ViewModelB来更新TreeA时,尽管声明式开发范式可以实现数据驱动的自动更新,但这一过程中却伴随着大量的diff操作,如下图所示。对于ArkTS引擎而言,在对一个复杂组件树(深度超过30层,包含100至200个组件)执行diff算法时,几乎无法在120Hz的刷新率下保持满帧运行。然而,使用ArkUI的FrameNode扩展,框架能够自主掌控更新流程,实现高效的按需剪枝。特别是针对那些仅服务于少数特定业务的动态布局框架,利用这一扩展,可以实现快速的更新操作。
直接操作组件树
使用声明式开发范式还存在组件树结构更新操作困难的痛点,比如将组件树中的一个子树从当前子节点完整移到另一个子节点,使用声明式开发范式无法直接调整组件实例的结构关系,只能通过重新渲染整棵组件树的方式实现上述操作。而使用ArkUI的FrameNode扩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