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系统时钟为什么没有定义呢

本文详细介绍了STM32微控制器系统时钟初始化的过程,包括启动文件中的配置步骤及如何通过SystemInit函数设置不同的系统时钟频率。


对于使用3.5版本库开发的STM32学习者 有时候不清楚为什么没有时钟定义

那么我们就简单的讲解下吧:

1,函数从启动文件开始运行(汇编文件)

2,若是hd.s 请看151行LDR     R0, =SystemInit    

3,我们按F12跳到SystemInit 中(包含在system_stm32f10x.c)

4,函数前部分是一些复位配置还有一些调试方面的设置下面的SetSysClock();在这个函数里可以将系统时钟设置成不同频率(24.36.48.56.72)(包含在system_stm32f10x.c)

5,底层驱动SetSysClockTo72 ;

注意:

#if defined (STM32F10X_LD_VL) || (defined STM32F10X_MD_VL) || (defined STM32F10X_HD_VL)
/* #define SYSCLK_FREQ_HSE    HSE_VALUE */
 #define SYSCLK_FREQ_24MHz  24000000
#else
/* #define SYSCLK_FREQ_HSE    HSE_VALUE */
/* #define SYSCLK_FREQ_24MHz  24000000 */
/* #define SYSCLK_FREQ_36MHz  36000000 */
/* #define SYSCLK_FREQ_48MHz  48000000 */
/* #define SYSCLK_FREQ_56MHz  56000000 */
#define SYSCLK_FREQ_72MHz  72000000
#endif

系统时钟开关(包含在system_stm32f10x.c中,110行左右)

<think>嗯,用户问的是STM32系统时钟和频率的关系,这属于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概念。用户可能是嵌入式开发者或电子专业学生,正在调试STM32时钟配置。 从问题表述看,用户已经知道基本概念,但需要理清系统时钟源、分频系数、总线频率之间的层级关系。需要重点解释: - 时钟树的三级结构:时钟源→系统时钟→总线时钟 - HSI/HSE/PLL等时钟源的选择依据 - AHB/APB分频系数的实际影响 - 如何计算最终外设工作频率 特别要注意用户提到的“系统时钟”在STM32语境中专指SYSCLK,而“频率”可能泛指各总线时钟。需要明确术语定义,避免混淆。 准备用时钟树图辅助说明,但思考过程不能显示图片,所以要用文字描述关键路径: HSI(8MHz) → PLL×倍频 → SYSCLK(72MHz) → AHB分频 → APB1(36MHz)/APB2(72MHz) 这个典型配置能帮助用户建立量化认知。 用户可能遇到的真实痛点是: 1 配置超频导致芯片不稳定 2 外设时钟超限(如UART波特率误差大) 3 低功耗模式时钟切换失败 回答时要针对性给出验证频率的方法(如读取时钟状态寄存器)。 最后生成的问题要引导用户深入: - 时钟安全机制(CSS)涉及可靠性设计 - 超频实践属于高级技巧 - 时钟校准对通信很关键 - 动态切换是低功耗核心 这样既能解答当前问题,又提供进阶路径。</think>理解STM32系统时钟与频率的关系是嵌入式开发的关键。以下是清晰的结构化解释: --- ### **一、时钟源与系统时钟(SYSCLK)** STM32的**系统时钟(SYSCLK)** 是芯片所有操作的基准频率,由以下时钟源之一提供: 1. **HSI(内部高速时钟)** - 频率:通常为8MHz或16MHz(具体由型号决定) - 特点:低成本、无需外部电路,但精度较低(±1%误差) 2. **HSE(外部高速时钟)** - 频率:4-48MHz(用户外接晶振) - 特点:高精度(±0.1%),稳定性强 3. **PLL(锁相环)** - 输入源:HSI或HSE - 输出频率:通过倍频提升(如 $f_{PLL} = f_{in} \times N$,$N$为倍频因子) - **SYSCLK通常由PLL输出驱动**(如STM32F4最高可达168MHz) > ⚡ **关键点**:SYSCLK是CPU内核、内存和总线的直接时钟源[^1]。 --- ### **二、时钟树与分频器** STM32通过**时钟树**将SYSCLK分配到不同总线: ```mermaid graph LR SYSCLK --> AHB_Prescaler --> AHB_Bus AHB_Bus --> APB1_Prescaler --> APB1_Bus AHB_Bus --> APB2_Prescaler --> APB2_Bus ``` 1. **AHB总线** - 连接内核、内存、DMA等高速组件 - 分频公式:$f_{AHB} = \frac{f_{SYSCLK}}{AHB\_Prescaler}$ - 分频系数:1, 2, 4, ..., 512 2. **APB总线** - **APB1**:低速外设(如UART、I²C),最大频率通常为SYSCLK的1/2(如84MHz) - **APB2**:高速外设(如SPI、ADC),最大频率等于SYSCLK - 分频公式:$f_{APBx} = \frac{f_{AHB}}{APBx\_Prescaler}$ > 📌 **示例**:若SYSCLK=72MHz,AHB分频=1,APB1分频=2,则: > $f_{AHB} = 72\text{MHz}$, $f_{APB1} = 36\text{MHz}$ --- ### **三、外设时钟使能** 所有外设需**单独开启时钟**(通过RCC寄存器)才能工作: ```c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USART1, ENABLE); // 启用USART1时钟 ``` --- ### **四、频率对性能的影响** | 频率升高 | 频率降低 | |----------------|----------------| | ✅ 计算速度更快 | ✅ 功耗显著降低 | | ❌ 功耗增加 | ❌ 响应延迟增加 | | ❌ 电磁干扰增强 | ✅ 稳定性提升 | --- ### **五、配置流程示例(以STM32CubeMX为例)** 1. 选择时钟源(HSE/HSI) 2. 配置PLL倍频因子(如 $N=9$,HSE=8MHz → SYSCLK=72MHz) 3. 设置AHB/APB分频器(保持APB1≤36MHz) 4. 生成代码并验证时钟配置寄存器(`RCC_CFGR`) --- ### **六、常见问题排查** 1. **外设不工作** - 检查时钟是否使能 - 验证总线频率是否超限(如APB1上的UART波特率需匹配 $f_{APB1}$) 2. **系统崩溃** - 确认PLL输出未超过芯片最大频率(如STM32F103最大72MHz)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QIY启元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